雖然近年中國各地人大上演了不少「橡皮圖章」硬起來的故事,但在選舉國家領導人時,至今仍未出現意外,中共高層圈定的候選人都一一當選,曾慶紅得票率不足九成已算是「敗筆」。
全國人大的選舉有一套不成文的投票制度。首先,國家領導層的候選人名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再交由人大主席團提交大會表決。名義上,各省市代表團及三十名以上人大代表聯署就有權另提人選,但迄今只有代表在投票時異想天開地另填人選,但沒有一個代表團曾行動過。
其次,國家領導人的選舉都是等額選舉,不採用差額選舉,即使有代表另提人選,但這些新人的得票多極有限,不會影響大局。
第三,在候選人名單交到代表手上後,各代表團的團長、副團長,即省市委書記、省市長,就要負責向代表解釋,做「思想工作」。而且,各代表團的投票箱都是獨立的,若出現反對票、棄權票,當局雖不能確定是哪個代表所投,卻可知道出自那個代表團,團長們的壓力可想而知,自然要想方設法「說服」代表們支持中央的決定。況且,人大代表都要經過黨組織的嚴格審查,不聽話的「漏網之魚」僅佔極少數。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