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病毒變異改寫人類歷史? - 盧峯

蘋論:病毒變異改寫人類歷史? - 盧峯

由美國歷史學家WilliamH.McNeill寫的《瘟疫與人》(PlaguesandPeoples)是七十年代出版的書,可二十多年來一直非常暢銷,而且引起不少熱烈的討論。這本書之所以引發熱烈的回應及討論,是因為它選擇了從流行病學的觀點來詮釋人類歷史的發展,跟一般強調政治、經濟、軍事因素、強調歷史發展有特定軌迹的說法大不相同。

病毒殺傷力更可怕
例如作者在書中指出羅馬帝國自公元二世紀開始迅速衰弱。並不是因為統治者無能或其他因素,而是因為出現不知名疫症,造成帝國內部人口大量死亡,並始終無法恢復,於是羅馬帝國只有逐步倚賴北方的游牧民族作僱工及僱傭兵,最終令帝國無法維持下去。
不過最戲劇性、最決定性的還是西班牙人迅速征服墨西哥、打敗盛極一時的阿茲特克帝國(AztecEmpire)的一段歷史。
據McNeill的研究,西班牙的遠征軍當時只有六百多人,卻能打敗人口多達數百萬的大帝國,這並不是因為西班牙人擁有較先進的武器及火炮,而是因為西班牙人擁有阿茲特克人所未有過的病毒如天花等,這些病毒的殺傷力比火炮大得多,也更難防備,短時間內就令阿茲特克帝國的軍隊及統治階層土崩瓦解;阿茲特克人甚至因為西班牙人在疫病中絲毫無損而認為西班牙人得到天神眷顧,迅速接受基督教,並向他們俯首稱臣。
也就是說,真正改寫南美洲歷史、改寫南美洲原著民歷史的並不是歐洲人的火炮,而是他們身上的病毒。

憂出現新品種病毒
當然,McNeill其實不是要把人類歷史的發展都歸因於病毒的演化,他想指出的是病毒、病菌是人類生活環境的重要部份,有的時候甚至足以成為摧毀整個社會、摧毀整個文明、改變歷史進程的力量;特別是當原來穩定的病毒出現新的變種、變化時,原來病毒跟人類共存的平衡局面便會打破,而人類在對新病毒缺乏抵抗力的情況下將出現大規模感染甚至傷亡的情況,對社會造成重大損害。
世界衞生組織對九七年香港出現的H5N1禽流感之所以如此重視、對近期在香港及華南地區出現的非典型肺炎之所以如此關注,正因為他們擔心出現新品種的病毒,打破原來病毒跟人類的平衡狀態。
要知道現時全球的聯繫比以前密切得多,人流交往也非常頻繁,一旦病毒打破了原來的平衡狀態,有關的影響、有關的衝擊將會是全球性的,也是災難性的,世界衞生組織以至全球衞生當局能不為此而憂心忡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