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的最新財政預算案重施故技,以羅文的歌曲結尾,但效果卻完全不能與去年的《獅子山下》相比。反而宣讀財政預案後才出現的「折墮論」和「避稅事件」則引起滿城風雨,連預算案劈頭的兩句甚麼「最好的時刻」和「最壞的時刻」亦被淹沒。雖然那兩句出自耿更斯《雙城記》的說話被本地才子斥為「大吉利是」,但比起梁司長自編的折墮論實在更富警世作用。
馬國明
四十五歲以上的人,即使沒有讀過《雙城記》,也很可能在當年的電台收聽過這個以法國大革命為時代背景的故事,不是才子也知道不大吉利,為何偏偏撰寫預算案的精英人士卻不知避忌。很難想像他們不知底蘊,必定有弦外之音,值得探究。
另一方面,新預算案的稅網有一網打盡之氣概,連外傭稅也收,又大削綜援,以後政府還可以向誰打主意?中產階級近日發出的怨氣相信令再猖狂的財政司也不敢造次,唯一的選擇就是在太歲頭上動土,向有錢人徵稅。事實上,不久前便傳出有積蓄存在銀行的人要多交稅。法國大革命的直接起因就是法皇因國庫空虛不得不向權貴徵稅時遇到巨大阻力,遂召開「三級議會」試圖解決問題。會議期間,由中產人士組成的第三級議會因不滿受壓而另起爐灶,局勢因而失控。
向富人,尤其是超級富豪徵稅是一件極之不好辦的事。富豪們手段高明,有財有勢,他們不高興便不是在電台發炮,更有可能到北京告御狀或乾脆撤走資金。另一方面,讓一個萬稅政權偏偏放過超級富豪,還算共度時艱?下年的財政預算很可能便要面對這種徵又不是,不徵又不是的兩難局面,因此在今次預算案中留定伏線。即使這種想法抬舉了撰寫預算案的人也是值得的,向富人徵稅是一項極之艱巨的工作,向中產和低收入人士徵稅則是易如反掌。
《DoesAtlasShrug?TheEconomicConsequencesofTaxingTheRich》是一部去年才出版的有關著作,共載入十五篇由有關專家撰寫的論文,其中十二篇更臚列各式數據和代號,不是一般讀者(包括筆者)所能掌握。但頭三篇文章則分別就應否向富人開徵稅項的正反意見、美國的案例和怎樣界定富人等三方面問題作了歷史的回顧,有興趣的人士不會看不明。社會福利界的人士讀這三篇文章,有助更掌握全局。
另一方面則期望本港眾多財經界的精英能為市民大眾讀這本書(或是其他同類書籍),然後把相關的論據,用淺易的語言寫出來。如果世界上真的沒有辦法透過稅制,令完全有能力承擔的超級富豪多繳稅項,那就惟有改變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