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絮語
一個多星期內,梁錦松成了香港風雲人物,街頭巷尾,茶樓餐廳,無人不談。而他也由春風得意,驟然變成烏雲滿臉。
東坡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阿松自己應了自己的話: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
上周五,《蘋果日報》接讀者投訴,向阿松新聞秘書查詢,回應是私事,周六再問,承認稅前買車,節省五萬;周日阿松發聲明,說一月買車,「二月時才作出決定調整汽車稅」;周一被市民踢爆是節省十九萬元,於是承認早前算錯;再被市民踢爆,買車時被車行中人問他是否會加汽車稅,他笑而不答。
踢爆一點,承認一點。若不踢爆,就不會認。怎能解釋說這是「無心之失」?怕是「民心之失」吧。
※
為阿松辯解者說,阿松放棄千萬年薪的銀行高職,來當財政司司長,顯示他已作出犧性,願服務市民,有所承擔,故對他的「小錯」不應深責。
這根本是兩回事。美國聯邦儲備局局長格林斯潘,若肯脫離這年薪約二十萬美元的公職,到銀行界任事,薪酬何止千萬美元?紐約市長彭博,因本身富有,故自定年薪為一美元,而秘書幕僚均由他自費聘請。他們和社會人士會把他們的「犧牲」掛在嘴邊嗎?他們可以犯阿松同樣的錯而不需承擔責任嗎?
※
紐約市長彭博不因有所「犧牲」,而增加市民對他的好感。他的民望持續向下,低於百分之五十,遠不能與鬧婚外情的前市長朱利亞尼相比。
擔任公職,重在表現,在對市民的關心與信諾,與個人是否有錢、是否已作出犧牲毫不相干。
※
下周五,由廉署等八大機構主辦以《誠信旅業,致勝之道》為名的大型會議,並邀梁錦松主持開幕禮及致辭。
由誠信受重挫(縱然不是破產)的阿松去講誠信,即使他不覺尷尬,與會者也難免有受辱之感,市民更會覺得是一齣荒誕劇。
※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說,梁錦松買車事件有疏忽,某程度上會打擊政府威信,但他相信市民的不滿不會惡化下去。
經過近幾個月來的二十三條立法,公務員分期減薪,削綜援,收外傭費,加稅,折墮論,買車,董伯保松……,政府還有威信嗎?市民的不滿還有再惡化的空間嗎?
※
奪命肺炎襲港,十九名醫護人員染病留醫。一名美籍華人死亡。
對政府來說,這是好消息,因為這是市民轉換話題、忘記政府連番失誤的好機會。
莎翁名句:新的火燄可以把舊的火燄撲滅,大的痛苦可以使小的痛苦減輕。──政府的誠信,須依賴市民的健忘才可以稍稍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