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醫生盼返國一家團聚

落難醫生盼返國一家團聚

從巴格達大學醫學院畢業,二十多歲就成為軍醫,竭力以仁心妙手效忠國家,是Azhar醫生的前半生寫照。但在歲月流逝間,Azhar醒覺自己一直受騙,欺騙自己的更是一直崇拜的總統大人。心灰意冷的愛國者用盡方法逃出家園,今天的他更不諱言盼望戰爭快來臨,解救伊拉克人脫離魔掌,讓他與家人能在祖國重聚。
今天在約旦安曼的一家政府醫院任放射治療科顧問醫生的Azhar,成長於醫學世家,兄長是腎臟移植醫生,曾為伊拉克軍醫療隊效力;自己的妻子也是醫生,已移居利比亞;二十二歲的長女及二十歲的次子也在利比亞修讀醫科,準備踏上懸壺濟世之路。

回首家鄉 百般無奈兼不捨
五十出頭的Azhar,在回首家鄉伊拉克的日子時,百般無奈中帶着萬般不捨。他一邊交替戴上手上的近視及老花眼鏡,一邊道出往日的經歷。Azhar承認是伊拉克讓他當上醫生,七八年畢業後旋即加入伊拉克的醫療隊伍;八十年代的兩伊戰爭及九一年的波斯灣戰爭,帶給他迥異的體驗,從中萌生「逃出伊拉克」的決定。
兩伊戰爭期間,Azhar駐守前線急救營帳,一場交鋒,往往傷亡逾千,一心救人的他難捺對傷者的憐憫及同情,曾連續五十小時工作,連稍歇一下都沒有。西線無戰事的日子,他從滿是戰死軍人的貨車中,在一層層的殘缺屍骸裏識別陣亡將士的身份。在死屍裏打滾令Azhar明白,八年的兩伊戰爭是白耗的,付上百萬名軍人戰死、失蹤及淪為戰俘的代價,伊拉克卻一無所得。
九一年的海灣戰爭,Azhar的感覺更差:在金錢及石油等資源均明顯遜於科威特下,他不明白侯賽因為甚麼會侵略科威特。面對聯軍,伊拉克軍人在毫無勝算下被推到前線,整支大軍在一瞬間徹底崩潰。至今仍深深烙印在Azhar腦海的是,伊拉克軍根本在接戰後兩個鐘頭已經打敗仗,其他的一切都只是苟延殘喘。

對國失望 耗巨資遠走異地
Azhar說,伊拉克原來有明確規定,曾經在軍隊服役的軍人、醫生及技術人員,全部都在不能離國的名單上。自他的哥哥九四年出走後,Azhar一家就承受着無間斷的滋擾,每天看着傳播媒體發放的與現實不符的事物,催化他離開家園的決定。九七年,Azhar被軍隊勒令退休,他先把妻子及三名兒女移居到利比亞,再多方嘗試,耗費大筆金錢,終於取得期盼已久的護照,把自己的名字在邊境官員「不容出境」的名單上完全抹去。
出走後,Azhar與家人在利比亞住了短暫的兩年,但在種種規條下,他在兩年半前仍得硬着頭皮,帶着當時十三歲的幼子到約旦謀生,一家人再度分隔兩地。
面對極有可能爆發的戰爭,Azhar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希望伊拉克人民能擺脫侯賽因統治,一方面又不想國家被美國統治。他認為,解救伊拉克只有兩個方法,不是侯賽因自願離開就是戰爭。不過,他相信侯賽因不會就此離開伊拉克,這樣,戰爭就成為唯一解救伊拉克人民的出路。Azhar坦言,只要戰爭一結束,伊拉克再沒有侯賽因,他會立即舉家遷返伊拉克。在家鄉的土地上一家團聚,是他餘生裏的最大的一個期盼。
《蘋果》記者蔡建豪

Azhar醫生

約旦安曼直擊
凌樹輝﹙左﹚、蔡建豪﹙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