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松近來雖有弄瓦之喜,但也禍不單行,推出「萬稅預算案」已受各階層抨擊,其後的「折墮論」再引起市民不滿,上周更被揭發偷步買車,有以權謀私之嫌。早前在地鐵車廂內聽到有人說,阿松近日的遭遇乃鵝頸橋下打小人的阿婆「發功」所致,恐怕是說笑居多,董伯不是依然安好嗎?
買車事件中,阿松理虧,不容置疑,但是否有心避稅?即使立法會,甚至廉署介入調查,亦不會裁定他存心以權謀私。若非以權謀私,則買車事件只是小事一樁,只怪阿松缺乏政治經驗、政治智慧。因數十萬元換來萬眾唾罵,令我亦有點同情阿松,但從這樁小事中抽絲剝繭,我認為有兩項「更小的事」值得談談。
首先,阿松貴為財政司司長,面對公眾責難,竟抬出未滿月的女兒過橋,說新車是為女兒而買,甚麼「為人父母」,堂堂男子漢,做錯事,為何不坦然面對,反而東拉西扯,藉女兒博同情分?看起來實在礙眼!
第二,從收音機聽到新聞報道各界對買車事件的回應,其中行政立法兩會議員田北俊的言論,令我對他刮目相看。他大概指阿松在事件中應該不是存心避稅,因阿松薪金不低,但卻指出,阿松在買車這類小事中的處理手法失當,擔心會動搖市民對他掌管財政的信心。聽罷,不禁想:田少,有心人也!
買車事件反映商界出身的阿松政治敏感度低,以致瓜田李下,但平情而論,事件與他的理財能力關係不大。公眾對阿松的不滿,其實源於他的「萬稅預算案」和他對香港經濟問題無動於衷的怨氣,甚至將對政府的怨氣發洩在他身上。田少先做個好人為其辯護,繼而順應阿松近日的頹勢,以見微知著的形式將買車和理財套入轉折關係句式中,將公眾視線轉移至阿松理財的能力,進一步打擊市民對他的信心和支持度。田少洞悉公眾真正所怨所怒,看準要害,出招狠辣,不愧為當今政經超貴。
借買車事件中「攻擊」阿松的有李永達、李卓人等政府宿敵,但「攻擊」他的政客至今只得一人。
李偉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