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應作出「貢獻」

  董建華應作出「貢獻」

原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在全退之際說過一句話:「讓出一個位置也是一種貢獻。」表現出一種瀟灑的氣度和豁達的胸懷。
然而,我們的董建華特首呢,儘管政績平庸,缺乏統馭香港社會的能力,儘管民望屢創新低;也儘管有《南華早報》道出廣大民眾心聲的文章,他也是不會像李瑞環那樣作出「貢獻」的。他的首席顧問劉兆佳認為叫董讓位對他不公平,但劉不敢說董不讓位對民眾是否公平,這等於拒絕了香港的社會訴求。

欠缺自省能力
無疑,董建華很勤力,但是光靠勤力就能治理好香港了嗎?許冠文說得好「新界的牛夠勤力了」。無疑,董建華的運氣不好,他上台伊始,就發生亞洲金融風暴和世界性的經濟不景氣,但是,難道這就可成為董氏治港無能的理由嗎?
中共五八年大躍進運動的失敗,亦曾將責任全歸咎於前蘇聯的欺壓和自然災害,但後來還能作出「三分天災七分人禍」較像樣的檢討,惟董建華顯然患有「賴」症頑疾,缺少自省的功能。
說到底,董建華欠缺的是智慧和能力,而這兩項是作為領袖人物最不可或缺的。這從他剛上台推出的「八萬五」房屋政策到新近的二十三條立法,許許多多的失敗施政均是明證。

民眾信心砒霜
目下,香港社會正處在一種信心危機之中,而董建華三個字已成為民眾信心的砒霜,有市民致電話電台如此說:「根據多年經驗積累,董建華指向東你就向西,包保不會錯。」
董建華上任香港特首之日,也許躊躇滿志,希望名留青史。現在看來,實現此一目標是不大可能了。他應該明白「讓出一個位置也是一種貢獻」的偉大道理。倘若做到了,「中國好,香港好,董建華好,香港民眾都好」的大團圓局面當不難實現。

劉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