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超採耳」的故事 - 李碧華

「阿超採耳」的故事 - 李碧華

在人家的書架上,找到一本有關省港民間俗語及歇後語的專書。想翻翻「折墮」一詞出處(再沒有比「折」後還要「墮」更慘痛,接近永不超生)。不過它只道是「報應」,很簡單,沒有典故。
反而掀到一些「阿乜、阿物」的俗語,是我們一向不求甚解的。像「阿茂整餅——冇嗰樣整個樣」、「阿崩叫狗——愈叫愈走」、「阿昆洗鑊——內外都咁乾淨」、「阿六捉蛤——焗住」、「阿福肚臍——有凸」、「阿駝行路——中中地」、「阿聾燒炮——散晒」……有根有據,恍然大悟。常用的我們說成順口溜,理所當然,字面上也猜到涵義。
但有一句「阿超採耳——慢慢你就知」,「阿超」既非名人亦無特徵,不知有何事迹?原來是位理髮師。從前飛髮佬剪髮後,還替客人採耳。他讓客人坐在一條好長的板櫈上。問為甚麼?他答:「慢慢你就知。」——技術差,總是挖傷客人的耳朵,他們雪雪呼痛不停往後縮,一直避,等採耳完畢,已從長櫈的這一頭縮到那一頭去了。暗示?你慢慢就明白要嘗到甚麼苦頭,如何走投無路,末了還要給他錢。
有如此可憐的客人嗎?當然有,香港的納稅人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