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味吹不到安卡拉

硝煙味吹不到安卡拉

美伊戰爭一觸即發,身處戰場邊緣的土耳其兩大城市安卡拉與伊斯坦堡根本嗅不到任何軍事的硝煙味,民眾依舊為柴米油鹽奔走,或踴躍購買彩票。

伊斯坦堡國際機場內,仍有許多觀光客悠閒地推着行李,滿懷興奮心情要在這個擁有歷史文明的古國旅行,躺仰在地中海的風情中,就連海關人員聽到記者來說採訪美伊戰爭,他的直接反應是:「Whatwar?Here?No!No!」「甚麼戰爭?這裏?不!不!」
說話時還嘟着嘴、搖着頭,一副好像不可能的樣子。

「甚麼戰爭?這裏?不」
擁有將近一千萬人口的伊斯坦堡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由於距離土東伊拉克邊境最遠,也是觀光客最多的城市,難怪感受不到外界相當緊張的戰爭威脅。
相較於伊斯坦堡距離伊拉克邊境稍近的首都安卡拉,人口不到五百萬,雖是土耳其的政治中心,但戰爭的氣氛似乎也不怎麼濃,倒是有許多年輕男子喜歡以叢林迷彩的大衣,來「騷」出他們的個人特色,甚至街上還有專為小孩訂做全套軍裝的服裝店,一套約二千五百多萬土耳其里拉(約六十港元)。

60港元做全套小孩軍裝
雖然時有美軍運輸機以兩架編隊的方式在安卡拉高空飛過,留下二條長長的凝結尾,但生活在安卡拉的居民依舊是咖啡店裏下棋,外送紅茶的侍應駐足在街口,等待沒車時穿越馬路。而小販在街上賣刮卡彩票也不時有人光顧,而固定銷售的彩票,更是有許多人圍在一起簽注,賭性很強。
說到美國可能就在短時間內攻打伊拉克,AtalayHotel經理則認為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太過霸道;就連餐廳侍應都不屑美國以軍事力量攻打別國的行徑。
來自台灣到安卡拉深造的許嘉達分析,土耳其與伊拉克信奉回教,都是阿拉的子民,雖然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的行事風格較為強悍,甚至跟美國進行軍事對抗,但不少土耳其人仍認為他是英雄,因此美國多次要求土耳其能否在美伊戰爭時「借道」,都被土耳其國會否決。
《蘋果》記者王炯華

安卡拉報檔上掛着的報章,頭版新聞或多或少都與戰爭有關。 DavidSmith攝

在土國首都安卡拉有專為兒童做軍服的店舖。 DavidSmith攝

在安卡拉街頭,人們還有心情擦鞋,光鮮衣履。 DavidSmith攝

土耳其直擊
DavidSmith(左)、王炯華(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