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爺項懷誠「沒有那麼多錢」,他的特區小對號梁錦松是有的。看梁氏的買車醜聞,常理或道有錢人不會貪小便宜。但,富人不貪?不但貪錢,而且貪權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次,連《大公報》都開口批評了。梁錦松給捲進的,不是茶杯裏的風波,而是大海裏的風暴。風眼,是香港人對政府一份經已根深柢固,繼而恣意發揮的不信任。
毛孟靜
在這一場巨大深切的信心危機中,梁錦松成了這個無能兼無誠信政府的代表人物,恐怕就會沉淪了。
並非響應一沉百踩打落水狗,事實是,個人認為,梁氏「罪不至死」。但看一貫行文忠厚的學人在專欄裏,也不能不提這名財政司司長「以炒賣外滙起家也許仍不乏投機心態」,可見輿論對此事之排山倒海。為息民憤,為保所謂問責制,裁掉一個梁錦松,用他祭旗的機會着實大得很。
梁錦松成了代罪者?(《雙城記》的結局,不就是由配角代主角上了斷頭台)。卻是,禍福無門,唯人自召,他對數字的有心無力(預算案中其實許多是曾蔭權留下的爛攤子),他對文字的敏感度低(「折墮」!市民只見他穿粉紅配保時捷襯高爾夫的風流),他對政治的認知度是零──不然不會加稅前買車,加稅後若無其事,至給人揭發後仍然面黑黑。他的誠信在哪?
有聲稱具三十年評論香港預算案經驗的老記者說,未見過一份如此語焉不詳、留下處處空格的預算案。梁錦松是給「八萬五」一役嚇怕了吧,決定話還是不要說得太確鑿,自行留個餘地。與此同時,市民看一幢幢的空置居屋眼冤,又舊機場那塊地究竟用來做啥?政府卻仍然不理環保呼籲,義無反顧地大舉斥資搞維港填海。
這一番義無反顧,好抵銷一貫的反覆顢頇?向低下層包括外傭開刀,卻絕不手軟。外傭稅一筆,梁錦松若無其事,在預算案中提也不提。當然,是曾蔭權說的,這是徵費,不是收稅,是人口政策,跟財赤無關。
政府的誠信在哪?「八萬五」在前,二十三條在後,還需要問嗎?先有路祥安,繼有馬時亨,輪到梁錦松,那個政府誠信破產的雪球,已愈滾愈大得不可收拾。
有說,董建華政府已成為香港的負資產,但對許多香港人來說,早已申請破產了,是債務重組的時候了。撇走董建華,情況有機會好轉嗎?有的。政治講究魅力與能力,統稱號召力,大如前美國總統克林頓安然度過性醜聞,小如陳方安生頂得住當年新機場開幕大混亂。一個領導人有點理想、誠意、魄力、民心,就可壓場。
但北京仍然挺董。也難怪,此時沉默,即是不挺,香港豈非要造反?微微地挺,怕留下許多空格讓人填充,徒招風言風語。所以不但要挺,而且要繼續熱烈地挺──董建華都因為就二十三條要聽中央的話而吃了最大的癟。
如果挺董繼續是兩制下的一國之策,那為挺董而犧性一個梁錦松也沒甚麼,就叫他「為國捐軀」完成大我。
於是,香港人也不必起哄提議叫曾鈺成做特首了。你願意跟在曾鈺成身後喊「沒有國,哪有家」?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