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優化技術分析有賣點

理財智慧:優化技術分析有賣點

最近曾與某財經資訊公司的負責人聚會,席間談論到其公司的經營情況,以及投資者利用技術分析之時,可能運用了錯誤方法。筆者覺得話題甚有意思,所以希望在此與讀者們分享。
這位負責人的所屬公司是一間提供大利市機及技術分析系統的機構。自金融風暴股市大幅回落之後,公司的生意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而為了長遠發展的考慮,公司已在國內設立了研究子公司,聘請了不少專業的程式員,為公司撰寫技術分析的電腦軟件。因為國內員工的工資遠較香港便宜,而且數目又多,因此有利公司長遠的發展。

國內研究有優勢
國內的研究子公司除了改善現有的報價系統及技術分析系統外,主要還有針對國內及香港的市場研究新的產品。近日該公司在國內推出了技術分析的軟件,供國內的投資者使用,而那軟件的功能甚至超越香港同類的產品。其中一個特點就是能夠優化技術分析指標。
例如我們時常會看到報章上的投資版會有股價走勢圖刊登,而走勢圖中少不免會有移動平均線,以協助投資者了解市況。問題是,傳統的平均線所用的日數是否合理?例如在一般股市圖中會有250天及50天平均線,為何不可以用249天或51天移動平均線?而移動平均線的繪製方法,可以是簡單移動平均線(SimpleMovingAverage),亦可以是函數移動平均線(ExponentialMovingAverage),究竟哪種方式較優?
要解答這些問題,便牽涉指標優化(Optimization)問題,詳情下周再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