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中進駐軍營 從天堂到地獄

風沙中進駐軍營 從天堂到地獄

從藍天碧海的希爾頓度假村走入黃沙瀰漫的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隊軍營,從南到北,就好像從天堂墮進地獄。我和馬泉崇於下午三時抵達軍營,迎接我們的是撲面的風沙。我應該在眼鏡上裝一對水撥,抹走渾濁的沙塵。

「你們是病人嗎?」駐守沖繩營(CampOkinawa)出口的美兵問。我們進駐的是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隊屬下的支援部隊(1ForceServiceSupportGroup),負責海軍的物資供應、器械維修、海陸空三棲運輸、醫療及各種雜務。

一次沙塵暴黑髮即變黃
沖繩營則是其中的醫療隊(HealthServiceBattalion)駐紮營地,因此哨兵看見兩位舟車勞頓滿臉倦容的記者,就以為是病人了。
這類的生活自然是很粗陋,一星期一次沙塵暴,可以把黑髮立即變黃。但我們已經比其他士兵幸福。士兵們數十人共睡一個大營幕,《蘋果》隨軍記者則擁有獨立「住所」,三百多平方呎,內設辦公桌兩張、帆布床兩張,我們選擇睡在地上,打橫打直睡都可以,其餘的空間還大得可以再開一枱麻將,只是「沒有腳」。

士兵進餐不離槍避彈衣
頻密的直升機噪音,會時刻提醒我們並非來露營度假。士兵們吃飯也陀着長槍、穿着避彈衣,也提醒我們這裏時刻都有危險。「Threatisalwayseverywhere。」負責護送我們的Sutton中士說。
因此,連軍營裏的大國手也要時刻披着避彈衣。戰幔還未有揭開,第一醫療隊(1stMedicalBattalion)的軍醫已經忙着應付演練時遇上意外的傷兵了。Alpha外科連(AlphaSurgicalCompany)軍階上尉的總外科醫生CaptainStephenMcCartney說,過去五個星期以來,軍醫營已經診治過七百名傷兵,六十一人需要送返美國。
CaptainMcCartney帶我們參觀了第一遠征隊的醫院,所有傷兵送來都會經過一個類似急症室的SST(StressShockTrauma即壓力震驚創傷)部門,醫生要因應傷勢決定如何處理傷兵:「情況太壞的我們無法治理,便要送往科威特或者美國、德國等醫院,沒有機會生存的我們不會治理,這裏不是香港,我們資源有限。」

「無生存機會不予治理」
手術室和各醫療部門都是帳幕搭建而成的,只有手術室設有空調。傷兵多數都是受槍傷或骨折,AlphaSurgicalCompany可以同時替六人做手術。做完手術就送往深切治療部,兩個營幕合共十張病床,有各類先進儀器,觀察傷兵病情。
傷者情況穩定之後,便轉送到隔鄰的普通病房營幕療養,三個普通病房最多可以接收八十名病人。Alpha外科連的任務是穩定傷兵傷勢,無論病情有沒有好轉,醫院三日內就要送走傷兵。CaptainMcCartney說:「我的工作就是作出痛苦的決定,盡快送走病人,騰空治理新來的傷兵。」
醫療部隊還設有血庫、化驗所、X光診症室、心理治療室和藥房等等,整間第一遠征隊的醫院就是由多個營幕,一個接着一個的組成,是一所荒漠上的流動醫院,可以在四小時內拆卸,四小時內重建。當前線作戰部隊攻入伊拉克的時候,醫療部隊就要緊貼着北移,隨時準備搶救傷兵。戰爭有多麼殘酷,大概這裏的人是最清楚的。
《蘋果》記者 蔡元貴

駐在沖繩營(CampOkinawa)的醫療軍車。
馬泉崇攝

在沙漠黃沙上,美軍醫療隊駐紮的沖繩營,營中的軍士說,這裏處處都是危險。
馬泉崇攝

流動醫院設備先進,包括有X光診症室。
馬泉崇攝

醫療部隊內的普通病房。
馬泉崇攝

美軍流動醫院內也有深切治療部。
馬泉崇攝

《蘋果》記者前線報道
《蘋果》記者在沖繩營內有一個獨立帳幕,有兩張帆布床,兩張辦公桌。
馬泉崇攝

記者與CaptainMcCartney合照。他是Alpha外科連的總外科醫生,他說救不了的傷兵就不會救了,可見戰爭的殘酷。
馬泉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