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來做事的年輕人,由於工作經驗淺,收入一般也相對較少,因而對於理財的需要可能並不在意。
但其實有兩項理財特質是在年輕人身上才有,若能好好規劃和善用這兩項特質,財富要倍增並不因難。這兩項特質就是「風險承受能力」和「時間」。
現時經濟差,整體投資環境並不理想,但若細心發掘,市場上仍有不少優質公司或金融產品能提供投資良機。
從不同人生的理財階段來看,年輕人尚未有家庭負擔,正處於財富累積的階段,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高,積極地追求合理的投資回報,可說是年輕人的專利,亦為最佳策略。若將來年紀大了或負擔多了,即使遇上好的投資機會,也常會因有所顧慮而放棄。
在理財規劃上,「年輕」本身就已經是最佳的本錢,因為時間是複利之本,亦是金錢。
相信不少人都有聽過複利效應﹙compoundeffect﹚,數學上如以20%複式滾存計算,即使每月只儲蓄二千元,三十五年後也可坐擁過億,效果驚人。在投資市場中,要追求20%的年增長回報說難不難,但須視乎投資項目的選擇和有否專家的協助;但三十五年的投資期則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會擁有,都可輕易拿出來進行規劃,作為自己財富增值發揮之用。複利效應絕對是一種穩健致富的辦法,二十五歲開始儲蓄,六十歲便可退休享受成果。不過,要達到此目的就必須自律、必須堅持儲蓄到底、必須有智慧和耐性,因為以複利累積財富的大敵就是過程沉悶。
顧名思義,「理財」必須先有財才可理,先要積少成多,配以合適的投資技巧,才能以財生財。透過一些定期定額供款的計劃,一方面可以適度節制個人消費慾望,從而長期在收入中逐些省下,達到強迫儲蓄的目的。另一方面,透過長期的小額投資,不僅可分散風險及善用平均投資成本法,避免在投資市場過熱時作出不當的投資,而且投資的金額可按照自己的財力狀況來決定,對於年輕人的負擔也不致太大。隨着就業時日愈久,升職加薪,投資金額佔薪資的比例亦將逐步降低,供款也會漸覺輕鬆。
複利效應是投資的精髓,愈早進行理財,愈能發揮時間複利的效果。若各位讀者想快速計算出在不同回報率的假設下,以複利計算,大約需要多久才能使本金增長一倍和兩倍,以下的兩條關於計算複利的法則有趣而實用,將可大派用場:
(一)「72法則」:只要把72除以投資回報率,就可即時計出所需的年份。舉例說,若某投資項目每年回報率可達百分之九,那麼目前投入一筆資金,只需八年就可增長一倍(即72÷9=8年)。
(二)「115法則」:同樣地,若要計算所投資金額需時多久才可增長二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115除以投資回報年率,就可輕易計出答案。
吳志凱
認可財務策劃師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