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投資分析絕非易事

英之見:投資分析絕非易事

星期一晚到有線電視做節目,來電提問的反應是近期少見的旺場,當中自然絕大部份都是求救電話。連環急跌的小型股災,已令到人心虛怯,筆者雖然感觸又一次要在政策風險的陰影下捱打,但基本上還是覺得應是入市的時候,只不過在這些絕佳的入市機會,不是欠缺彈藥,就是欠缺膽量。
求救電話通常是圍繞着自己所持的個別蟹貨,希望查出這隻股份的問題,而追查下跌的原因,是決定股份去留的主要步驟。
股票風險理論上分成兩部份: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用顯淺的語言來表達,即是跟隨大市下跌抑或因為自己特殊的不利因素下跌。在目前這個現成例子,頗明顯系統性風險是不少股份的下跌主因,在考慮基本因素有否變化的時候,主力便應從較宏觀的角度去推敲,而不用太過自己嚇自己,以為個別公司出了甚麼問題。反之,如果一隻股票逆市自己急挫,猜度的範圍便應圍繞公司本身。
因此昨日的文章,便是探討近日,客觀因素的變化,戰爭風險是跌市藉口,但中國傳出收緊稅務優惠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風險,翻查不出改變的方向及內容,是令人感覺相當不舒服,理論上這項政策改變太大,目前居然欠缺媒體探討,頗有機會還是雷聲大雨點小,而有些前輩甚至認為,改革隨時需時幾年,股市是只爭朝夕的地方,一次短線心理震盪後,不久便會回復早前的派對狀態。

受資源與時間限制
在探索這些大方向的問題時,是很懊惱自己資源的不足,老實說,筆者是欠缺時間及能力去深入研究中國的稅制,可是卻沒有資源或人手去幫助。太多人將投資分析看成太容易的事,不去理解研究員的苦處及限制,也不懂得尊重人家的心血。三言兩語的分析,往往是經過多番工夫才得出的結論,有時覺得免費提供,是十分沒理由的行為。
黃國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