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炒賣特首當聯匯受衝擊

技術炒賣特首當聯匯受衝擊

【本報訊】特首董建華昨日為預算案大幅徵稅背後的理據解釋,指去年9至10月間「港元滙率受到衝擊」,1年遠期美電溢價一度升至300點子,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好驚」,多次找他商討有關問題,表示怕聯繫滙率受衝擊。

為急急加稅解釋
特首說自己聽後也很擔心,怕「萬一脫鈎港人資產將被蒸發」,故要以加稅削減開支處理問題。
自金融風暴後,即使標誌着市場對港元前景信心的1年遠期美電時有波動,但未有財金官員以「港滙受到衝擊」來形容市場情況。特首所指期內的「港滙衝擊」,財資界形容為「技術性炒賣」,而非像金融風暴期間有規模及有計劃的衝擊,當時1年遠期美電溢價飆升至7000點子。而負責看守聯滙的金管局,在去年10月24日任志剛的專欄文章內,指期間的遠期美電升勢,可能是對預算案的「季節性現象」。
本報未能接觸離港公幹的任志剛,對於去年9至10月期間港滙是否受到衝擊,金管局發言人拒絕置評。

任志剛另有說法
不過,據任志剛去年發表的「港元遠期美電」一文,指「近期報章報道港元遠期美電的變動……傳媒對美電的關注是可以理解的」,但他相信「現時任何有關聯滙不保的說法都是沒有充份根據的」,對1年遠期美電急速升勢,他認為「4、5倍的升幅當然龐大,但實際上我們所講的只是以滙率7.8000計約300點子……只有0.4%左右的變動」。
新加坡發展銀行大中華市場銷售部主管馮孝忠表示,相比98年金融風暴期間,市場出現大規模及有目標的衝擊活動,去年9、10月間的遠期美電波動,屬於技術性炒賣,規模不可與98年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