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遍地平貨小心選擇

英之見:遍地平貨小心選擇

筆者早已多次在本欄中強調,要小心香港二三線的流通性風險,去年7月開始的調整已證明過這一點。縱使今次升市是基金主導,流通性不夠的問題依然存在,基金入市買貨或拋售的日子便人頭湧湧,一旦放慢手腳就水靜鵝飛。可惜吸收了去年的經驗後,亦未能完全避過今次跌市,要做到在高位全身而退,基本上是無可能。
今次跌浪以極速進行,其間幾乎全無反彈,固然是目前繼續受蟹貨折磨的主要理由,但其實另外有兩大因素令筆者比以往惜貨,第一是去年成功的經驗,一批好的二三線的價值被市場重估後長升長有,回報相當驚人;第二是被市勢所牽動,見到太多人摩拳擦掌去捧中國概念,以為這些升浪可以較持久。

中資股表現令人沮喪
筆者其實仍然有信心,部份質素較佳的二三線,尤其是身處所在行業的龍頭公司,在今次大調整後仍可再創高位,歷史已證明不時有二三線跑出,價值倍升。目前的跌浪只是資金暫時撤離的結果,但現時遍地平貨,入市選擇性便要加強,一次小型泡沫爆破後,很多公司隨時永不翻身。
不過今次跌浪的原因是相當令人沮喪,外圍股市疲弱,正在消化戰爭風險是表面的利淡因素,但早前中國概念成為資金的避風塘,可惜是忽然傳出收緊稅項優惠,所謂的政策改變,基本上還只是一個人的一句說話,筆者嘗試了解會有甚麼轉變,卻不得要領。
作為投資者,被人蒙在鼓裏的感覺極差,收緊稅項優惠是可以理解,但程度如何至少要給人一個概念,難怪目前大批投資者盲目跟隨市勢套現先走為敬。中國不錯經濟表現仍是鶴立雞群,但處理投資者期望的技巧上如不改進,再多一兩次目前這種小型股災,也只會令人卻步。更可惜的是香港的處境,原本香港股市可以靠中資公司發揮獨特的吸引力,如今也未許太樂觀。
黃國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