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實施三個月後,每日平均使用率較去年同期減少逾一成一,其中非緊急及半緊急的使用比例,由去年同期的七成半,減至七成。此外,合約將於今年年中屆滿的三百六十一名公立醫院合約醫生中,十多名因表現欠佳而不獲續約。
醫院管理局專業及公共事務總監高永文昨日出席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時表示,公立醫院自去年十一月底實施一百元收費後,每日平均求診人次只有五千九百多人,較去年同期的六千六百多人下降一成一,減幅在聖誕及農曆新年假期更為顯著。
他又稱,收費實施後的首兩月,被分類為非緊急及半緊急的病人,佔整體求診人數的七成,較去年同期的七成半為少,他認為已達到政府預期目標。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擔心收費嚇怕病人,「加咗價,半緊急病人顯著減少,會唔會係因為收費所以唔睇,就變咗緊急呢?我哋就係擔心醫療服務退化。」高永文回應稱,未有證據顯示市民因急症室收費而不使用。急症室收費會因應醫管局各項服務的需求,用於有需要投放資源的服務上,不一定全用於改善急症室服務。
此外,高永文強調,除十多名正接受醫管局提供臨床專科培訓的合約醫生,因表現欠佳而在六月三十日合約屆滿後不獲續約外,另有四十一名家庭醫學見習醫生同時完成基本培訓後,離開醫管局到社區實習。當局正處理餘下約三百名合約醫生的續約事宜,他保證專科醫生不會出現斷層。
會議並討論人口政策中,有關公共醫護服務的建議。
不少議員認為,政府建議在今年四月一日起,本港身份證持有人的配偶及十一歲以下的子女,若居港不足七年,需支付公共醫護服務全數成本的做法,欠缺仁義,或會導致社會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