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揭港府欠危機處理意識

事件揭港府欠危機處理意識

若果梁錦松沒有說謊,買車是為了方便接載新生女兒,他的女兒長大後,也許會很有興趣知道,這幾天港府上下如何為她奔波煩惱。
剛過去的星期日,《蘋果日報》揭發梁錦松偷步買車,其實記者早在上星期五已向財政司司長新聞秘書查詢事件,但對方直到星期六深夜才回覆。星期日新聞刊出後,梁錦松首次公開回應事件。

未能即時回應
據了解,特首事前並不知情,星期日記者向特首辦查詢事件時,特首辦人員未能即時回應。
由於事件涉及梁錦松誠信問題,為免牽連特區管治威信及動搖問責制,港府高層在星期日晚上已決定把事件定性為「一時疏忽」,親政府的「保松派」統一口徑強調,稱阿松甘願放棄高薪厚職棄商從政,不會「貪區區五萬元小便宜」,藉此為事件降溫。當然,直至昨晚,大家才知道事件涉及的應是十九萬元而非五萬元。

內部意見不一
昨日早上,事發後首個工作天,港府高層如常舉行「早禱會」,相信梁錦松在會後才向特首正式交代事件及提交相關資料。昨日下午,特首與傳媒高層會面前,先就梁錦松事件宣讀聲明,由於港府高層已把事件定性為「一時疏忽」,罪不致死,因此董建華避談對梁錦松的處分。
雖然董建華決定「保松」,但據了解,港府內部意見並不完全一致,因為阿松今次「一時疏忽」,觸發挑戰公職人員誠信危機,而且涉及編制預算案如此敏感的工作,日後官員推銷政策,會否被人挑剔,現時尚屬未知之數。
有曾處理預算案工作的人員指出,港府過去一向有慣例,有份參與編制預算案的官員,會自動自覺遵守不成文「君子協定」,不會利用透過職權取得的資料牟利,有人覺得梁錦松已破壞了這種傳統。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