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絕對回報<br>投資論勢:對沖基金靈活多變

追求絕對回報
投資論勢:對沖基金靈活多變

筆者在本欄初次跟各位讀者見面時曾經承諾過,會在本欄提及一些外滙貨幣以外的投資工具。但從二月初下筆至今,由於滙市屢見波瀾,筆者的分析始終以黃金及外幣走勢為主,今次決定與各位讀者談談一些基金類型的投資要訣。

今年的一月,筆者到瑞士參加一個投資座談會。席上除了由筆者負責分析本年度滙市的走勢外,亦有其他的投資高手,如債券、傳統基金及對沖基金的專家等,對其專業的項目作出詳細的分析,筆者亦因而對這幾種愈來愈大眾化的投資項目增加了不少專業的知識。其中有一位基金經理的言論,一直在筆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決定與各位讀者在此一齊分享。
根據歐洲方面的一些統計,2002年全球投資者投入傳統性股票基金的資金,不論在實質數額上,又或是與其他類型基金(如指數基金或對沖基金)的比例上,都大幅減少。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明顯是因為自2002年開始的全球性股票市場不景氣,令不少投資者對直接或間接投資股票都大失興趣,自然地令投資在傳統性股票基金的資金大幅減少。這點讀者不應感到很驚奇。
但上述的基金經理卻認為,之所以愈來愈多投資者喜愛投資在指數基金及對沖基金上,主要是因為大部份傳統性的股票基金都是只可以買實貨,而不可以在無股票在手時進行沽空,在投資技巧上有很多掣肘,尤其在跌市時便盡顯其短處。再加上大部份傳統性股票基金的表現都是與股票的指數掛鈎,而傳統股票基金經理當然希望基金的表現會跑贏指數,但有很多卻不希望其基金的表現大上大落,及不會過份偏離與其掛鈎的指數。而大多數投資基金的投資者都希望有穩定的回報,於是有部份傳統性股票基金內所持有的股票,與其掛鈎的指數內的成份股便難免有七成,甚至八、九成相似。如果筆者在瑞士碰到的該位基金專家的分析是正確的話,若投資在傳統性股票基金內,投資者所付出的基金管理費便比實際應付的高出幾倍,所以不如簡簡單單買指數基金更加方便快捷。各位讀者亦不妨細思一下。

淡市可沽牛市可買
至於對沖基金能於過去數年大行其道,連香港的證監會亦不得不順應大勢所趨,於去年底開始批准了數隻對沖基金在香港公開發售,主要是因為自50年代第一隻對沖基金面世以來,大部份對沖基金經理所尋求的都是絕對的回報。有部份的對沖基金經理更加只收取表現費而不收取一般基金的管理費用。換句話說,一般傳統性的股票或債券基金,無論今年表現是升是跌,基金經理都會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在過去幾年股票表現低迷的時期,投資在該等基金的投資者有時便會覺得還要付出管理費相當不值。另一方面,很多的對沖基金所採用的投資策略是絕對與大市表現掛鈎的,它們可買入亦可沽空,可賭大市上落,亦可賭市場中立,投資技巧方面可謂極其多樣化。對沖基金在過去數年亦大部份比傳統性股票基金的表現更加標青,所以獲得更多投資者垂青亦絕不為奇。但投資對沖基金亦有一定的風險,筆者會在下期再詳細與讀者們分析。
趙善銓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