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胡錦濤公開挺董,但這只是官腔,中央不可能在自己權力交接時刻理會香港的政事,等胡錦濤的椅子坐定之後,董伯的末日就來。筆者還是認為港人應該加快討論特首接任人的可能人選。
上星期談過劉兆佳接任特首的可能,他絕對是一匹有潛力的黑馬,尚未談完,因為財政預算報告停了,今天再續。劉教授是顧問身份,不是特首發言人,所以他是完全沒有必要發表這樣多的意見。更有趣的是他的意見不似是解釋政府的政策,而是「我:劉兆佳,的意見」這樣的姿態,完全是領導人在發表意見。事實上他談話比誰人都有point,這些好point本應留待特首及司局長發揮的。
人說政府針對中產,他說中產佔七成港人,政府如何針對?少少詭辯,因為看你如何界定中產,但阿松就說不出這樣精警的反駁。談到二十三條,他說比起九七年的中英鬥爭,二十三條的爭論沒有甚麼大不了;更舉例大亞灣事件,百五萬人簽名,天大的聲勢亦不了了之,道盡了民主派只能搞一時的新聞,港人只有五分鐘熱度的習慣。葉劉局長有這樣的智慧嗎?輕輕一句,就狠挫反二十三條者的銳氣。
他說中央有民調,大部份人支持減綜援,減少福利是全球趨勢。這是擺事實、講道理的包裝,比楊局長的惡形惡相,遠為高明。財政預算報告,他批死各界不會聯手反對,各階層不會互相支持,反彈不會嚴重;一語中的,香港的情況正是人人只爭只談自己的利益!
以事論事,不計立場,劉教授對香港社會政情的洞察能力,董伯與各高官,無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