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場現形記:阿松令政府高層發火 - 李慧玲

新官場現形記:阿松令政府高層發火 - 李慧玲

昨日,行政長官董建華與傳媒代表有個約會。邀請是上星期五發出的,主題是財政預算案的反應,誰料前日卻爆出了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加稅前買車的醜聞,殺政府一個措手不及。這幾天政府唯一做對的事,就是沒有取消董與傳媒會晤避鋒頭。
董建華在記者的咪高峯面前,對梁錦松還是處處留情面。但這些細節往往也是董建華令市民失信心之處。
董已經公開批評梁「疏忽」、「不恰當」,根本就是「譴責」梁。但董堅持不用「譴責」兩個字,令事情顯得曖昧。雖然公眾是否接受以輕微的「譴責」作為懲處,仍屬未知數,但起碼令事情清晰和制度化,確立了問責制的獎與罰。為甚麼政府一定要人猜謎語?

為甚麼不敢「譴責」?
其實,政府總部昨日火藥味極濃,官員與市民同樣不滿今次的「疏忽」。有政府高層在每日例行早禱會上,便大動肝火,批評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的危機處理有問題。
眾問責局長大部份都相信梁錦松是「疏忽」,並非故意貪便宜;但同樣,大家都知道事情嚴重,不容易開脫,代價除了是梁錦松的政治前途,也賠上整個政府的民望和誠信。
不過,這是危機處理的問題嗎?如果有人曾經覺得這是一個危機,根本就不會成為問題。買車的時候意識是一個危機,就不會買車;預算案定案後覺得是一個危機,便會主動申報……


周一至周五刊出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