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長期財赤會影響評級

理財智慧:長期財赤會影響評級

世界性權威的評級機構,最多人認識的會是標準普爾(StandardandPoors)、穆迪(Moody's)及惠譽國際(Fitch)。他們會為一個地區作主權評級,又或者對於上市公司所發行的債權評級,為投資者提供一個指導性的風險評估。
以主權評級為例,它是指評級機構對於國家或地區的一個綜合性評級。習慣上,在某地區或國家的公司評級都不會超越一個地區的主權評級,而評級的升降則代表着公司借貸的成本升跌。因此,只要一個地區主權評級被下調,就意味着這地區的公司未來融資成本會上升。
為何出現財政赤字,會有被調低評級的可能?由於不同評級機構的分析方法會有不同,所以筆者不能代表評級機構說話。但我們不妨根據經濟理論去嘗試分析。

利率上升難免
如果政府年年出現赤字,便須有新資金來填補。資金來源有幾個渠道:
(1)印銀紙。但假若大量印發鈔票而這些鈔票又沒有資產去支持的話,結果就會是通脹。後果就是名義利率上升,造成利率震盪;(2)發行債券。發債要支付利息,發債愈多,支付的利率就會愈高,最後亦會拖高利率;(3)加稅。結果是經濟會受到進一步打擊,企業營運便會遭遇困難。
當地區出現赤字,用上述方法(1)及(2)都會造成利率上升的效果,而使用方法(1)、(2)及(3),結果是經濟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至於評級機構會不會把評級調低,便要視乎它們對於這些方法對地區經濟影響的評估了。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