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第三次大裁軍

醞釀第三次大裁軍

北京今年列編的國防預算一千八百五十三億元人民幣,增幅為百分九點六,增幅比去年大幅下降,出乎國際輿論所料,尤其在伊拉克戰爭迫在眉睫之際。
有評論認為,因為中國有大量隱藏性軍費開支,所以外界難窺全貌。其實,北京在國防科研和購買外國軍備上另立帳戶,早是公開的秘密,這是年年如是,因此,今年軍費增幅低於雙位數,無論怎樣看都算是低的。
問題是原因何在?北京官方的解釋是,上年增幅大是因為補償軍方取消營業性生產的損失,目前加軍費也只是彌補軍人的待遇收入。但是,北京消息人士透露,這次軍費加得少,正印證了中國正醞釀進行新一輪大裁軍的計劃。
一九八四年,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次大裁軍,用三年時間,共裁減兵員一百萬,使解放軍編制壓縮到三百萬人。一九九七年,江澤民在十五大上又提出裁軍五十萬,也是用了三年時間完成。這兩次裁軍,北京的總思路是,軍隊要服從經濟建設大局,減少「人頭費」開支,增加裝備費用,用有限的軍費建設能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軍隊。

改善裝備不足招怨
鄧小平推動的百萬大裁軍中,將原來的十大軍區合併為七大軍區,在江澤民推動的五十萬裁軍則基本不涉及軍兵種編制改革。這次醞釀的新一輪裁軍,背景一是國務院機構調整,二是即將進行新一次海灣戰爭。據悉,軍方對裁減兵員沒有意見,走精兵之路是軍方元老派和少壯派的共識,但對改善裝備的投入牢騷滿腹。
他們認為,美軍在第一次海灣戰爭,裝備和戰力已上了好幾個台階,中國與之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增加了。他們希望這次裁軍是一次手術式的改革,縮減龐大的機關、後勤,將有限的資源放在練精兵之上。風傳撤銷濟南軍區,正是這個背景下出現。
劉易斯(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