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豐控股(005)集團總經理兼環球資本市場主管歐智華,在離港赴倫敦履新前接受訪問,訂下到05年環球資本市場的盈利,要較去年底增加50%的目標,但具體金額則不願透露。壯大盈利的途徑,包括開發歐洲市場客戶、加強結構性衍生工具業務,以及擴展金融機構客戶基礎。他又期望,美國市場本年度可轉虧為盈,若收購HouseholdInternational(HI)建議順利通過,其活躍的發債胃納,可為滙豐紐約交易室帶來可觀的包銷業務。
資本市場攤佔企業銀行、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部門(CIBM)重要的盈利貢獻比率,去年度所佔比率超過5成,歐智華表示,滙控的環球策略,是在各個業務支柱上都積極增長,以分散風險,而不是聚焦單一環節,若集團其他業務同步增長,他估計至05年,當上述盈利目標實現時,資本市場對CIBM的盈利貢獻可達2/3。
去年底CIBM稅前盈利較01年跌7.8%,至37.17億美元(扣除撥備前營業溢利計則跌3%),對滙控的貢獻比率佔35.4%,是集團4大業務中攤佔比率最高的部份。行政總裁韋志誠在業績中表示,投資銀行(企業財務及證券經紀)佔CIBM收益低於6%。
將駐紮倫敦,出掌環球資本市場主管的歐智華說,去年滙豐在亞洲及歐洲的財資業務,均表現理想,但相比其他大行如德意志、荷蘭及法國國家巴黎銀行等,滙豐在歐洲的業務與對手仍有距離。
他認為,集團要利用本身潛在的歐洲客戶基礎,加強以客戶導向的結構性業務,特別是利率、外滙等衍生工具交易品種,以滿足市場龐大需求。但他強調,滙豐風險管理完善,增加結構交易,不等於會帶來安然風波或風險升級。另一發展方向,是擴大來自保險公司、對沖基金、滙儲管理等金融中介體客戶,集團也會更機動調配在英、法、德等市場的專才,集合力量,爭奪每項業務機會。
不過,歐洲市場始終是「超級郵輪」,需要時間轉換「航道」,但規模較小的美國市場,他預期可在今年內「翻身」,並將目前風險偏高及坐盤為主的交易方向,調整至以客戶業務為主,4名部門新主管已履新,年內將聘請共15至20名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