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動近日受不少傳聞困擾,股價跌至新低。傳聞一:高層人士變動,但已遭高層否認;傳聞二:中央新政策對「另類移動電話」服務──小靈通亮綠燈,待網絡全國鋪開時,中移動若不減價,中低檔客戶流失情況會更嚴重。同理,中國聯通也受消息影響,股價下滑。
筆者對小靈通在國內移動電話市場崛起的現象甚感興趣,有趣在於:一.小靈通其實是PAS(PersonalAccessSystem)的日本電話制式,與過往的PHS和DECT同類,同樣用1.9GHz頻譜,在香港這個「科技熔爐」也搞不上馬,政府想發牌亦因無人問津而收回,何以小靈通能在神州冒起?
很簡單,只因國情不同。當年CAS(香港官方稱號,即是PHS和DECT)搞不上,因市場上已有太多流動電話商,雖然政府派定心丸,但業界根本毫不理會而令牌照無人問津。
第二.科技發展總是由舊向新邁進──香港的CT2和模擬制式電話舊科技,都是被新科技GSM和CDMA淘汰,何以現在較舊式的小靈通反能逆流而上?
筆者相信箇中原因不難理解,正是中國電訊業改革由封閉到開放期間的怪現象。小靈通的出現,背後的宏觀環境是中央要宏觀整頓,把中國電信、聯通、鐵通和網通等多家電信公司撥亂返正、南北分家、企業分拆,部份固網歸中國電信、移動網歸中移動,人為製造電訊商天下四強之局,營造本土競爭環境,藉此面對入世後外商加入逐鹿。
微觀來說,由於中央只願維持發出兩張移動通訊牌照的政策,保障上市時日不多的中移動和聯通能經營「正式」的移動電話。並無移動業務的中國電信未有所得,又不能長期食老本,惟有走精面,將用於無線接入WLL的頻譜,開發成為與市話配合的無線市話,變相成為低流動式(不能漫遊)的移動電話,以低價兼單向收費(與市話一樣)的方式推出市場,結果大受歡迎。據內地傳媒估計,小靈通用戶累計已達1000萬戶,今年可望增至2000萬戶!
在這個宏觀配合微觀的環境下,小靈通能逆流而上便有其歷史根據──科技產品能夠搞起,新舊與否並非關鍵,配合市場發展和法規限制才是要點。
同理,中國電信在廣東地區推出的「遊子歸家」服務,也是因應信息產業部長吳基傳在兩年前明言兩年內不搞單向收費,結果中國電信因應時勢,推出配合硬件的市話到手機的飛線服務。但兩年期已過,政策一改「遊子歸家」實難以取代單向收費,其歷史任務勢將結束。在政協人大兩會後國務院新人事接班,相信中國電訊業會有一番新景象。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