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前往越南是在1989年。記得當年只有馬尼拉或耶加達才有直航越南的飛機,而相比之下,越南的經濟發展落後於泰國和印尼起碼三十年。我故意把越南和泰國或印尼進行比較,原因是要拿中國和越南的經濟發展作出比較,便先要明白越南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國家。而透過上述比較,讀者才會對越南當年的落後程度,心中有一概念,故上述比較是有必要的。
中國經濟自1978年起便對外開放,其中珠江三角洲和廣東省正是率先開放的窗口。越南的開放政策要到1989年才正式開始,而美國對越南的禁運更維持至1994年才結束。因此,越南在經濟發展方面遠遠比中國落後,是自然不過的事情,特別是中國沿海省分經濟發展迅速,更令越南望塵莫及。
不過,外國投資者不應對越南望而卻步,反而應該嘗試對越南多加了解──這個擁有8000萬人口的小國,其國民對工作的要求及獨立性,在我眼中實在遠較泰國、菲律賓及印尼為佳。
坦白說,自從1995年開始,我已沒有踏足越南境內,但我不得不承認,越南無論在經濟或社會發展的速度之快,均令我感到驚訝。
無可否認,越南的基建和市場經濟,暫時仍無法與中國相比擬,但近年它的進步卻是顯而易見,特別是一些主要城市,如胡志明市、河內、頭頓和海防等。
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今日這些城市或省分為了爭取本土和海外資金而相互競爭。此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彼此之間的競爭印證了這個國家已把自主決策權下放至眾多省市,確保了公務員能更迅速地作出決策之餘,外國投資者要設廠及租地建屋,起寫字樓及酒店時,亦可望爭取到較佳的條款。
我一直是頭頓富麗華酒店的小股東(大股東是麗新),我相信,同一間酒店要是今日才提交發展計劃,所需的建築時間只及當年的一半,原因很簡單──越南政府在決策時能做到「敏於事而捷於行」,審批時不再像當年般拖拖拉拉。
記得當年在審批時,越南政府堅持要有當地企業參與計劃,換句話說,它們希望發展計劃是「越外合作」,以致在計劃發展及管理結構各方面均要經過漫長談判才能成事。但如今外資全資擁有的發展計劃亦得到接受,明顯增加了彈性。
提起頭頓,我不得不一提,頭頓和海防具備極大潛力發展旅遊業。譬如頭頓富麗華酒店便是其中一家令人回味無窮的海灘度假酒店。它坐落於逾30公里長的海灘上,該區近期更成為重點發展區,由香港直飛頭頓所需的時間僅及前往布吉的一半,故此,我絕對相信,將會有愈來愈多的香港、台灣及南中國遊客會選擇頭頓為度假目的地,到那裏享受一望無際的長灘、風景如畫的景色,以及管理完善的海防市。(頭頓富麗華的網址為
相信《蘋果》讀者會有興趣知道越南有甚麼夜生活。我可以悄悄告訴你們,胡志明市和河內有數家大型夜總會、酒吧和的士高,頭頓雖然未及該兩大城市精采,亦有不少令人迷醉的美少女向你大拋媚眼。她們看起來既清純,又不會恃寵生驕,不像泰國和菲律賓的吧女那般撈味重。
要是你想在亞洲尋找旅遊勝地,到越南去吧,我保證不會令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