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全國消費重鎮Salmiyah三年前開了一間香港飯店,又名香港樓,除了巧立名目的「香港炒飯」、「香港燒鴨」等菜式外,這間江蘇人開的飯店與香港根本沒有關係,只是香港的名堂在這裏夠響罷了。可是名氣再強,香港樓也敵不過緊張的時局,飯店正經歷開張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科威特人都挺佩服、挺嚮往香港的,因為香港開放、發達。」香港樓的經理高麗麗解釋為何一間江蘇人開的中菜館會用上「香港」的名字。除了常客中國大使館定期在這裏設宴招待官商之外,很多歐美人士都喜歡香港樓的中國菜。
想知道局勢的微妙變化,觀察一下香港樓旁邊的停車場就最清楚了。「以往每晚九時以後,停車場總是泊得滿滿的;現在除了公眾假期前的晚上之外,汽車都寥寥無幾了,因為很多人晚上都不敢出來。」高麗麗說,連中國大使館也告誡她們晚上最好不要外出。
「我希望,美國要打就最好早打,趕快打完,我們就可以重新正常做生意。」在科威特留了四年半的高麗麗指出,香港樓是高檔次餐廳,最受時勢影響。這陣子的營業額,只及美軍進駐前的一半。
科威特政府呼籲所有公司做好遇襲準備,香港樓的預防工夫則未免兒戲了一點:除了貯備七、八十箱蒸餾水和五、六箱方便麵之外,連防毒面罩也欠奉。八名中國人員工都相信戰爭難以避免,卻又認為自己很安全,理由是中國政府必會保護他們。
「大使館會替我們辦理入境沙地阿拉伯的簽證手續,萬一打仗,就撤離到沙地。我無所謂,我不覺得會被化武襲擊那麼嚴重,真的一點也不怕。告訴你,中國政府比我們還急。」高麗麗月入二百第納爾,相當於五千二百港元,在科威特華人來說,是很不俗的收入。
七十多歲的老媽和身在大陸的丈夫比高麗麗還着急,老是勸她回家:「我沒有打算回家,仗肯定會打,但是伊拉克沒有反擊能力,中國政府會在危險時接走我們,沒有甚麼好怕,樓下阿拉伯菜的科威特人老闆也說他一定不會走。」
科威特這幾天風雨淒迷,高麗麗和她的同事不管陰晴,只管埋頭苦幹。
《蘋果》記者 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