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宣讀新的一份財政預算案之時,一再強調如不搞好財政赤字的問題,會引致利率震盪。後果是利率大幅飆升,最後的受害者就是中產階層。因為很多中產階層都成為了樓蟹、負資產一族,如果利率上升,那麼賣不去但仍要供款的物業,每月供款額便要增加,利率上升的幅度愈大,影響就愈大!
98年金融風暴出現之時,據聞有炒家沽空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算的港元,結果導致港元銀根抽緊,銀行缺乏頭寸,隔夜利率一度急升至300厘。雖然那一役港府戰勝了炒家,但遠期港元滙價仍有一段時間存在頗高的溢價。
樓按的利息是以最優惠利率計算的,幸好炒家當時的投機活動並沒有影響到最優惠利率,否則,身為業主的小市民便會百上加斤。
如果沒有炒家推波助瀾,利率又會否因財政赤字而飆升?答案是有些關係,但關係屬於間接。例如政府要補貼財赤,可能要發債,發債的結果就是要繳付利息。如果發債量愈大,發債次數愈頻密,結果就是利率上升,所有借款人都會受害。
不過,既然香港仍有數千億元的財政儲備用來填補赤字,沒理由不用成本較便宜的財政儲備而改用發債,因此上述憂慮暫不成立。
另外一種導致利息上升的情況,就是評級機構把香港的主權評級調低。如果評級調低,意味着香港公司要融資時,利率可能進一步調升,結果影響所有負債的人。至於評級機構與利率高低的關係,明天再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