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賣炒栗子,工程碩士到超市做雜工。這些新聞最近出現在新加坡報章,讓當地人驚覺,經濟不景浪潮已捲到向來被視為社會精英的大學生頭上,不管哪所大學哪個科系,都面臨求職困難,一畢業就有工作的情況已成歷史。
新加坡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愈來愈難,就業率自兩年前開始下滑,求職所花的時間也愈來愈長,打短期工的趨勢增加。以當地數一數二的兩大學府為例,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是七成,南洋理工大學是七成七八,分別比前年下跌了九點二和三點七個百分點。
在南大,除了電腦工程榮譽班和機械工程畢業生的就業率上升外,其餘課程的畢業生就業率都下跌,新大電腦畢業生的就業率更暴跌三十個百分點至五成六八。
即使找到工作,薪金中位數也比去年少了半成至一成,工作亦未必理想;一名南大工程碩士就要在超市當雜工,月入僅幾百坡元(一百坡元約為四百五十港元)。
打短期工的情況愈見普遍,新大去年有一成四三畢業生從事兼職或合約工作,高過前年比率一成零二。南大副校長樂觀地認為這只是暫時性問題,新大副校長則相信合約工作將成為環球趨勢。
人力部兼教育部政務部長黃永宏認為,即使經濟不景,多數大學畢業生還是找到工作,說明他們夠務實,願意接受較低起薪。
總理吳作棟亦以一名女大學生賣炒栗子為例,呼籲國人發揮自力更生的精神,今後要改變依賴政府的心態和觀念。
但他承認,以目前全球各種不穩因素來看,新加坡的經濟可能會更糟。伊拉克一旦爆發戰事,未來數月全球經濟勢將因油價高漲而大受影響,新加坡也不例外;有官員估計,今年裁員人數可能因而增加,達一萬五千到二萬人。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