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涼薄無情

預算案涼薄無情

立法會議員劉慧卿

財政司司長公布預算案,雖然聲言仍會為有困難人士提供基本安全網,無人因經濟問題而要露宿、捱餓、失學及失救。但另一方面卻重申當局削減綜援的決定,健全人士的綜援標準金額在今年六月一刀切下調11.1%;長者、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則先在十月下調6%,並於下年十月再作調整。

向弱勢社群開刀
綜援金額曾在九九年調整。當時當局表示因工資下調,故不依「社會保障援助物價指數」機制,強行削減三及四人家庭綜援標準金額一至兩成;同時,除租金、水費外,不再為健全成人發放特別津貼。今次當局眼見通縮持續,卻要按指數行事,追溯由九七年至今的累積升幅,實有欠公允,更令這機制淪為被肆意使用的工具。
當局一再強調,綜援金額高於基層工資水平,打擊申領人的工作意欲。但當局似乎無視失業率高企,工資屢創新低的現實,更刻意把領取綜援人士標籤成懶人。以四人家庭為例,現時的綜援金額是10,015元,而收入最少25%的四人家庭,其收入只是9,100元。但家庭開支數據卻顯示,現時開支最少25%的四人家庭,每月平均開支為10,120元,可見申領綜援的家庭已是捉襟見肘,而自力更生的更是入不敷支。當局有意無意間「漏提」了開支方面的數據,實在令人齒冷。
此外,當局一直強調無意為綜援開支封頂,是次調整只是令現有資源可以應付不斷增加的需求。但當局的言論,顯示當局欲把綜援開支固定在現有水平,大有「封頂」之意,而綜援被濫用更不應成為削減的藉口。當局要做的是檢討監察機制,而非一竹篙打一船人,連那些奉公守法,極需社會援助的申領人都受到傷害。
以梁司長為首的一眾官員,只是疾呼錢從何來,埋首於削開支,急向弱勢社群開刀;卻緩減薪、慢加稅,停賣地。預算案更留有後着,表明不會再凍結政府收費,卻沒有說明涉及民生的收費如何調整,第二安全網更是欠奉,無疑迫使弱勢社群領取綜援,以獲豁免資格,增加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