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透露,政府計劃把隧道及橋樑證券化。投資銀行界人士認為,這批資產每年有穩定收入,要套現60億元減低財政赤字,最適合的方法,是發行證券化債券,形式可以是有形資產保證證券(AssetsBackedSecurities,簡稱ABS),以現金流量做保證,以盈利付利息,但息率要逾6.5厘才夠吸引。
一名投資銀行家表示,以6條隧道及橋樑年收入15億元計算,估計每年盈利約5.5億元。以現市況來說,這批資產不可能像地鐵(066)上市集資。就算政府出售一半股權,以10倍市盈率上市,只能集資27.5億元,遠低於政府預期的60億元。再者,現時市場平貨充斥,以10倍市盈率買入沒有增長前景的公路股也欠吸引力。
他續稱,該批資產收入穩定,但欠缺增長,最適合發行ABS,向一些希望得到固定利息回報的投資者集資。以現時市況計算,政府推出10年期隧道ABS,最少要支付6.5厘年息,集資60億元,每年要付息3.9億元,以隧道每年的5.5億元純利足以支付,但就意味政府每年的收入會減少3.9億元。另外,10年後要以本金60億元贖回債券,故只能暫時減少財政赤字,給政府10年時間開源節流。
運輸署發言人向本報表示,6條隧道及橋樑,平均每年收入15億元,無太大變化,具體各項目表現則無透露。至於03年度營運狀況及紅隧的帳目,暫無意公布。目前政府持有8條隧道及橋樑,6條隧道收費,舊機場隧道及長青隧道不收費,當中以海底隧道及獅子山隧道流量最高,平均每日流量分別為12萬及9萬架次。兩條隧道分別於1972年及1967年建成,已完成折舊期,故盈利貢獻也最大。
不過,政府前年批出海底隧道管理合約時曾透露,每年可為庫房帶來約4.27億元盈利。運輸署網頁資料顯示,獅子山、香港仔、城門及將軍澳等4條隧道,截至02年3月底止年度收入為5.5億元,純利2.421億元(港府曾透露4條隧道盈利逾75%來自獅隧)。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