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不足兩年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犯下政治生涯中最嚴重的錯誤:他在公布預算案加稅前,購入新車,省了五萬元稅款。梁錦松昨日並沒有為這宗涉嫌以權謀私的醜聞道歉,反而辯稱一月買車,二月才決定加稅。除政界狂轟梁錦松誠信破產外,本報的調查發現,近四成市民認為他應為事件辭職。事件已觸發特區政府實行問責制後,最大的管治危機。 記者:羅偉光、盧文烈
【本報訊】為了就避稅醜聞解釋,梁錦松昨日上午匆匆在官邸門外會見記者,他首先宣讀了一份手寫的聲明(全文見另稿),內容主要是解釋於本年初購買新車的經過,他說買新車是因為有實際需要,是為了接載新生嬰兒及家人出入之用,而被揭發避稅後,他昨日說:「事後看來,我當時係應該要避嫌,暫時唔好買架車。」
梁錦松在聲明中強調,他是直接向總代理購車,新車於本年一月二十三日登記及使用,而他是在二月才決定調整汽車首次登記稅,而根據車行提供資料,車價在加稅前後相差約五萬元,梁錦松會把差價雙倍金額即十萬元,捐予慈善機構「證明誠意」。
據皇冠車行職員表示,梁錦松購入的凌志LS430,原價七十九萬元,加稅後約八十四萬元。
雖然梁錦松昨日作出解釋及捐款,不過市民普遍不滿其表現,本報昨日以電話訪問了四百七十名市民,三成八人認為梁錦松應該辭職,六成三人認為他在公布加稅前買車有問題,五成三人認為他捐款不能平息民憤。
市民不接受梁錦松解釋,而本報翻查資料,亦發現梁錦松辯解難以成立。原來英商會早於去年十二月向港府提交財政預算案意見時,已建議港府提高汽車首次登記稅;香港汽車商會主席李達成亦於上月中透露,本年初向港府打聽加稅消息,結果是「不敢樂觀」,而多間車行為減少受加稅打擊,二月起便搞促銷活動。市場的舉動,顯然反映了港府內部對加稅的意向。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馬嶽指出,根據制訂預算案流程,在梁錦松付款購買新車的時間,港府內部肯定已就調高汽車首次登記稅有腹稿,因此梁錦松辯稱無意避稅的說法牽強、不能成立,他說:「阿松掌握最多關於會唔會加稅嘅資訊,幾時真正正式決定加稅,佢自己最清楚。」
本身為律師的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認為,從表面資料判斷,梁錦松涉嫌以權謀私,廉政公署應主動作出調查。廉署發言人昨日接受查詢時表示,不會評論個別事件。
梁錦松避稅醜聞引起社會震盪,但特首辦發言人昨被問及特首董建華有否接獲梁錦松事前滙報時,先表示假日未能翻閱相關資料,及後政府新聞處傳出會在晚上發表簡短聲明,特首辦最終又以財政司司長已作回應,拒作進一步評論。而財政司司長新聞秘書譚志源陪同梁錦松會見記者後,便繼續星期天的節目,記者致電要求查詢更多資料,他以正「陪小朋友開生日會」為由,沒有回覆。
港府處理事件手法惹人非議,政界指梁錦松以「雙倍捐款」方式了事不能接受,民主黨副主席李永達指出,梁錦松在傳媒揭發事件後才決定捐款的做法不能接受,他說:「香港市民覺得阿松已經誠信破產,佢捐幾多錢都難以挽回誠信。」
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指梁錦松事件及港府處理手法,影響特區政府整體形象及公信力,他說:「完全唔應該犯嘅錯都犯咗,市民會懷疑政府管治能力。」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鄭宇碩則認為,梁錦松缺乏政治智慧,加上他連日失言,會打擊特區政府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