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平日「打躉」的茶餐廳大歎餐牛麵時,聽到鄰座的茶客以粗話回應財爺「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心下不禁黯然;因為我剛巧看着兩支擁有港將的CBA球隊:新浪獅和香港飛龍的新聞。
猶記得當初見到潘志豪加盟新浪獅;呂楚威和虞興海被香港飛龍羅致,一時之間CBA仿似替港將築起投身職業賽的光明大道,我也以為打籃球亦終有出頭天。
可惜之後接踵而至的都是不利消息,連敗、欠薪、黑哨層出不窮;呂楚威更因「有汗出、無糧出」問題早早回港。今季後,敬陪末席的香港飛龍要降班;尾三的新浪獅則要打護級附加賽,班主姜豐年更指CBA執法欠公允,擬於來季退出云云。
對有志投身籃球的年輕人來說實在太殘忍了;所以我看完以上新聞後,實在低落了好一陣子。難道在香港想以籃球「搵飯食」真是這麼艱難?難道香港永遠也只得一個不上不落的「雞肋」甲組聯賽?說身材不濟,難道香港籃球員會比勇士的波堅斯矮小?說地方小、人不多,上年打進世錦賽四強的新西蘭人口亦不過三百多萬而已。
希望有志籃球的小伙子,不會就此放棄吧!因為光明前的一刻,總是漫長且黑暗的。文:仙道彬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