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塵埃落定,梁錦松要在任內抹掉赤字,轉虧為盈之板斧亦一一施展。其中一道,就是開源、節流各二百億元。
儘管當局祭起「大家犧牲、共同承擔」之大旗為此吹噓;不過,其商人治港,劫貧濟富之本色,卻是一如以往。
開源方面,加稅似乎人人有份,但細看之下,仍然有違多得者多付,調節貧富懸殊之基本公義。利得稅率調高一點五個百分點,資本財團不過每年多繳三十五億元,可謂九牛一毛。然而,另一方面,當局又將提升薪俸稅率及降低免稅額,卻是針針見血,除導致收入低於工資中位之勞工亦要墮入稅網之外,更令苦於薪酬銳減之受薪階級,亦須受到加稅之苦,每年合共額外進貢六十八億元,寧非百上加斤?過往數年蒙政府出錢出力救市,憑裁員減薪壓榨僱員而逆市發大財之商賈富豪,與近一百三十萬打工仔女所承擔之負擔輕重倒置,何來公道可言!
其實,董家店若是真正「想市民所想」,自該向肚滿腸肥之財閥豪門着手,絕不應向普羅大眾開刀。毫無疑問,進一步調高利得稅之基本稅率,以及實行累進制度,向超級富豪加徵稅款,則開源之目標即時迎刃而解,又何須令中下階層雪上加霜;巧立名目強徵海外傭工之「人頭稅」;以至全面增加政府收費為害基層大眾及弱勢社群?口說財赤共同承擔,手底嫁禍普羅大眾,董家店何其不仁不義,虛偽齷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