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潮流興瘦身,但原來女士們成功減輕體重,獲得苗條體形後,患上骨質疏鬆的機會亦增加。本港在二○○一年,約有三十萬名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有醫生警告,體重低於標準的女士,患上骨質疏鬆症的機會較常人高一倍,此類人士即使多吃高鈣的健康食品,亦不能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而情緒低落亦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 記者:陳倩雯
香港大學瑪麗醫院骨質疏鬆中心主任龔慧慈,昨在介紹骨質疏鬆症的記者會上解釋,體重過輕或過瘦的人,其營養吸收功能會受到影響,令到骨質的新陳代謝不正常,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的機會。她表示,市面上不少健康食品都標榜「低脂高鈣」,這些食品一方面幫助服用者減輕體重,但另一方面卻影響其骨質功能,因此即使含有高鈣量,亦不能助體重過輕或過瘦的人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
中文大學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總監劉明珠,在另一個有關骨質疏鬆的記者會上亦表示,體形瘦小、體重低於一百磅,或節食過度的女士,其骨質密度會較正常人低一半,患上骨質疏鬆症的機會較大。
劉明珠亦指出,中大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患有嚴重情緒低落的六十五歲以上婦女,其骨質密度較常人低一半,患上骨質疏鬆症的機會亦較常人高一倍。她指出,這是因為情緒低落導致荷爾蒙失調,影響飲食吸收能力。
本港在二○○一年,分別有三十萬及十萬名女性及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在絕經婦女中,有三分一至一半的人患有此症。港大瑪麗醫院骨質疏鬆中心估計,隨着本港人口急劇老化,預計在二○三一年,將會有七十四萬名婦女及二十五萬名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增幅達一倍半。
龔慧慈指,骨質疏鬆可導致行動不便、脊椎疼痛及變形,以及骨折,最常見的是髖骨、手腕骨及脊椎骨骨折。該中心過去的研究顯示,婦女四十歲後,其骨質會逐漸流失,流失率最高時是在五十至五十四歲期間;至於年輕婦女方面,體重過輕、較遲開經或母親患有骨質疏鬆症等因素,與其骨質密度低有密切關係。
港大瑪麗醫院骨質疏鬆中心即將成立的「骨健基金」創會主席利孝和夫人,七年前證實患有骨質疏鬆症,但情況不嚴重,因此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她表示,她現時每日都會飲高鈣奶以及游泳半小時,同時減少煙酒、咖啡及夜生活,避免骨質疏鬆的情況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