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政協除文革中被毛澤東廢掉幾年外,都是每年一次全國大會,熱熱鬧鬧,大擺排場,顯示「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優越性。但是外界一直對中國人大有「橡皮圖章」的譏評,現在,連大陸的網民也開始挖苦人大是「富人的俱樂部」,沒有一點改革的氣象。
其實,中國的人大,完全是聾子的耳朵,多餘的擺設。憲法規定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相當於西方國家的議會和台灣的立法院、香港的立法會。但是,它有兩條根本性的缺陷:一是它的基礎不是真正的多黨競爭的民主制。人大代表不是自由競選產生,既不代表選民,也不代表政黨,而是由共產黨操控產生。因此,代表中充斥着許多政治白癡、黨的傳聲筒和一些裝門面的走紅人物,如勞動模範、影視明星、運動健將一類,最近又加上一些發了財的企業主。二是受制於中共的領導與決策,各級人大都由各級中共黨委控制。這次換屆的國家人事就最為典型。
中共十六大早已決定國家所有的高級領導人人選,主席、總理、委員長都由政治局常委出任,人大開會只是如何理解接受一份名單而已。何況又是等額選舉,代表沒有選擇。在國大政方針上,也是由中共中央早已決定。而且,在議事程序上作了化整為零,不設大會發言的規定,代表的意見出不了分組會議,更無媒體加以公開傳播。
因此,人大期間絕對看不到歐美港台議會,那些公開、活躍甚至激烈的參政議政場面。有的是歌功頌德,舉手通過,合照留念,乃至大搞唱歌跳舞的遊藝活動、吃喝玩樂。從鄧小平到江澤民都一再表示堅決反對在中國實行三權分立,議會民主。最近曾任毛澤東秘書的李銳揭發鄧小平對江澤民說過:「毛在毛說了算,我在我說了算,甚麼時候你們能夠說了算,我就放心了。」中共新領導如果牢記鄧的教導,人大的改革還有甚麼希望?
金鐘(《開放》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