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報告一出,當然是無人不擔心,筆者晚上要到電台主持節目,更無法不第一時間花了兩個小時慢慢細讀這份預算案。當然沒有驚喜,亦早知是針對中產階級包括自己在內的預算案,加薪俸稅一個百分點,還是分兩年,算啦。所以初步結論,是「不太恐怖」。
星期四早上看各報頭條,心想最大銷量的三張大報會主導民情,特別留意。《蘋果》是「香港萬稅」,《東方》是「加稅救財赤,全民叫苦」;《太陽》說「苛稅刮民脂」。心想有沒有這樣嚴重呢?這樣的定性,梁錦松的民望,可以休矣。
筆者的數口不精,早就是十分節儉之人,半生人的打工收入,未算高薪,近年也勉強算是中產入息,但支出維持基層市民生活水平,心中一算,薪俸稅加差餉,再加上極可能出現的減薪,來年減少的金錢會以數萬計,非常「肉痛」也。
對着意要維持中產精英體面生活的人,這八招減財赤的威力,真的非同小可;若再加上還是負資產要供樓者,不再延續供樓利息免稅額,更是雙重受害者。
很懷疑多項政府收費增加、旅遊津貼免稅額取消、賭波收稅、邊境建設稅、機場離境稅的增加等等措施,是否還可以為政府增加預期的收益,所有的增加都是以中產打工仔為對象,是同一族群的人,我們還可以支持得來嗎?
筆者的不消費主義,是個人性格;但將會有更多的中產者「被迫」與筆者一樣,中產入息,過基層生活,這是一份令經濟再收縮惡性循環加劇的預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