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問我給小孩改名的事。說差不多四十二天得辦理出世紙了……我沒有回。因為關乎小孩的命運(或者是一生的稱呼),當然是父母自己的心水。電郵中提到他朋友長輩改名中一字「棹」,入境處人員說這字不唸「卓」,是另一個讀音云云。代查字典,「棹」也唸「卓」,是「桌」的俗體字。另一個音唸「櫂」,搖船的槳(如成語「買棹還鄉」)在電視或廣播中常聽得人用到「掉以輕心」的「掉」,也唸「櫂」才對。
不過改一個名字,模稜兩可或有疑惑,讀音得解釋,到底不夠「順」。考慮的是這個。涵義如何自行決定。還有,以後大家不要找我改名吧,BB又不是小說。
此外,我想特別謝謝一位張先生。這中間有關「周轉不靈」的笑話:——周先生找我有點事,因不在港他留言兩次,又沒留電話,不知是否在美國。問圈中人,聯絡方式是傳真給秘書,他會回電。誰知按錯了一個號碼,誤傳到一家婚紗店,他們收到(一見上款可能好意外!),真把這事當事呢,先幫忙再fax,然後怕有閃失,特電郵通知我這烏龍王。張先生用專欄上的電郵而非來電,是對私隱的尊重和禮貌。麻煩你了,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