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油有餘悸

科威特油有餘悸

坐落在AlBurgan(布爾金)十四號集油站的一個巨大油鼓,像洩了氣的皮球敗倒在那方圓兩公里的焦土上,周遭都是頹垣廢鐵,都是沒有生命的煉獄,只有敗瓦堆旁疏落的點點小黃花,才會叫人明白,科威特還好好的活着。

那是一九九一年一月的事,美軍發動「沙漠風暴」行動把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人趕走。伊軍敗退之前縱火怒燒科威特油田,在集油站埋下地雷,然後引爆摧毀煉油設施。三個集油站被大火夷平,科威特政府刻意留下一個災難遺址,時刻提醒世人,侯賽因的暴行。
AlBurgan是全球第二大油田,幅員九百平方公里,三百五十個油井,日產一百二十萬桶原油,佔整個世界的百分之四點四產量。據報道,鄰近伊拉克的科威特北方油田已經關閉,位處南方的AlBurgan油田更形重要。科威特人對十二年前的災劫猶有餘悸,政府全資擁有的科威特油公司已經訂下緊急安全措施,一旦油田受襲,營辦商會即時撲滅火災。

油公司制訂緊急救火措施
日產九萬五千桶原油的十九號集油站內,辦公室掛滿防毒面罩和氧氣桶。油公司發言人EmadMahmondSuttan強調,現時集油站的運作一切如常:「近來多了人來進行保安檢查,沒有人曉得戰爭何時爆發,我想我們已有很妥善的預防措施。當然,如果有導彈來襲,油田一樣會大受破壞,我哪裏知道伊拉克人想怎樣摧毀油田﹖」
侯賽因給科威特留下的傷痕,至今還沒有愈合。伊拉克軍十二年前瘋狂炸毀煉油設施,不但造成沖天大火,珍貴的原油亦有如火山熔岩般湧出地面,形成二百五十平方公里的油湖,對大自然帶來極大災害。政府花了十二年時間,至今尚未清理好。

12年前沖天大火地殼震動
十九號集油站的辦公室內展示着十二年前的沖天大火:「伊拉克軍炸毀集油站,當時整個地殼都在震動,那是正午十二時,但AlBurgan卻不見天日,天空被黑煙遮蔽了,所有東西都變成黑色,除了被燒成白色的樹幹。」油公司職員AbdulKhaleqAl-Ali提起那場災難,還是愁容滿面。
成也石油,敗也石油。科威特人都領會到,這些天然的瑰寶帶給他們無限財富,也帶給他們是非煩惱。Emad說:「石油是我們收入的來源……石油一天可以製造金錢,一天就會成為衝突的禍根,看你怎樣演繹。」
《蘋果》記者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