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精簡機構料遇三大難題

專家之言:精簡機構料遇三大難題

全國人大會議開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報告。新建議把目前二十九個部委再精簡一個,把國家經委和外經貿部合併,把內貿外貿一起抓。
朱鎔基上任總理時,曾把四十一個部委大幅精簡為二十九個;從精簡人手的角度看,這是有成績的。但是,不能忽略三大問題。
一、精簡機構吸收了過去的經驗,力求避免「精簡──膨脹──再精簡──再彭脹」的怪圈。但是,國家機構不但從精簡的角度考慮問題,還要從轉變職能的角度着眼。目前,有些部委的管轄範圍甚廣,既有制訂政策的職能,又有執行任務的職能,引致有些政策是為了執行方便而制訂的;例如公安條例、鐵道管理條例等。雖然,黨政機關基本上已跟企事業單位脫鈎,但職能尚未理清。

應防範黨政不分
二、機構改革意味着新的人事安排,從過去的經驗看,中央經常在考慮一個機構的變化時,已同時考慮人選,有些位置甚至是「度身訂做」的。例如上次精簡機構時把國家計委改為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由曾培炎當主任,圈內人都說這是江澤民的安排,藉以「扶助」朱鎔基。
三、政府機構的決策應按實際需要和國情而定,盡量減少執政黨的政治考慮。黨可以參與意見,但政策應從全國利益出發,而不是先看執政黨的利益。可是,目前政府部門的背後都有一個中共黨組,即使它不直接插手日常事務,但黨政不分的機會正由此而生。
劉銳紹(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