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加稅減財赤真的可行?

陸叔理財:加稅減財赤真的可行?

亞洲各地區分別以減稅刺激消費及投資意欲,如今香港逆勢而行,結果是否能如特區政府所想,我實在存有一點疑問。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周三推出,一如所料,加稅及控制開支成為今次預算案的重點,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主要理據為02/03年度綜合赤字達70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5.5%,在這樣龐大的財政赤字困擾下,香港競爭力將會下降,從而影響香港的經濟步伐。但問題是,在內部需求十分疲弱下,加上亞洲各地區分別以減稅刺激消費及投資意欲,如今香港逆勢而行,結果是否能如特區政府所想,我實在存有一點疑問。
無可否認,香港的財赤愈來愈嚴重,由98/99年度的320億元大幅上升至02/03年度的676億元,財政儲備亦由97/98年度的4570億元,跌至02/03年度的3030億元。這些因素無疑影響了香港的投資風險,因為港元的波動性有機會因香港財政表現欠佳而增加,貶值壓力亦因而上升,故解決香港財赤已是刻不容緩,否則香港的評級很可能因而被各大評級機構調低,到時香港的金融體系可能需要面對一定的外來衝擊。
但現在以提高稅項、削減政府開支等行動去紓解財赤,又是否真的可以解決問題?
香港之所以能夠吸引外資到來投資,主要有賴於過去一直奉行簡單及低稅項政策,令投資成本可以降低,這為香港的其中一個競爭優勢。
現在當區內其他地區不斷減稅之際,但香港卻在此時增加稅項,這只會令香港的稅率和亞洲其他地區距離逐步收窄,到最後,香港現在僅餘的優勢亦會逐步消失。
港府在擔心財赤影響外資在港的投資意欲時,又有否擔心過稅率同樣會影響外資來港的意欲呢?

當然,幸好一些早前預期的新稅款暫時未有開徵,如銷售稅、化妝品稅等,在現階段香港消費市道持續疲弱下,開徵這些稅項,只會加重原本已十分嚴重的通縮壓力,亦會降低消費意欲,同時令外地來港的旅客減少在港消費,對本來疲弱的經濟帶來更深遠的不良影響。但由於這些可能性仍然存在,對市場仍是一個利淡的陰影,尤其是港府預期03/04年度的財政年度財赤只會減少21億至679億元,希望至06/07年度可以有盈餘81億元,單靠現在所推行的方法,又是否真的可以如願?

頭痛醫頭非良策
在未能顯著紓解財赤的同時,建議實行加稅,香港的競爭力是否真的得以提升,真是一個很大的疑問,當然外資對今個財政預算案怎樣評價,才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港府欠缺清晰方向,只是將眼見的問題盡快解決,卻不細心考慮解決的方法會否對市場帶來影響,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似乎港府在考慮開源節流的同時,真的應該細心考慮市場所能接受的能力。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