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道歉文化惹反感

官場道歉文化惹反感

特區政府近日掀起了一股「道歉文化」,舉凡推出惹起公眾爭議的政策,主事官員總會說句對不起,然後政策照舊。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又為政府令市民心情不舒暢而向公眾道歉。有學者批評,這種公關手段一經濫用,不但毫無用處,只會令市民覺得政府「厚面皮」,失去對政府的信心。

懷疑政府誠意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因仙股風波鞠躬道歉,然後是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為推銷二十三條立法的用語及匯編出錯而致歉,跟着是社會福利署署長林鄭月娥說因削減綜援前未有充分諮詢相關團體而表示歉意。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批評,官員道歉只是一種公關手段:「市民有不滿,(官員)咪走出來認下,講得太多,會冇乜用,市民只會懷疑政府誠意。」
馬嶽認為,政府與其大搞公關手段,不如在落實政策時,切實諮詢有關團體:「好似減綜援咁,政府如果可以早啲同相關團體諮詢,點都好過事後去道歉喇!」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