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市民對今年財政預算案的第一個感覺是:「政府使大咗,人人得分擔」。我覺得香港人也是通情達理,不是不肯分擔,而是如果政府讓人們看不到曙光,如此無底洞的分擔下去不是辦法,我認為最最重要的是如何刺激經濟,而且是快速的刺激經濟,今年初董特首提出珠三角融合概念是好事,但這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現在港府最缺乏的就是近水。
近水在哪裏?我覺得港府如能善用儲備與發債來進行投資的話,刺激經濟市場活了,經濟復甦,一切問題就自然解決,而刺激經濟先得刺激樓市,目前香港樓市不振,孫九招只能擋住樓價急跌之勢,卻推不起樓價,我認為推高樓價是最重要的。
如何推高樓價?方法是政府買二手負資產樓房及市區舊樓,錢可先從儲備撥出或發債券支付。
負資產者的房屋可能只值300萬,卻欠銀行500萬,政府動用300萬買下他們的樓房的同時,借200萬給他們,當是無抵押貸款,負資產人士能供樓供至今日而沒破產,是屬於優質客戶了,不會隨意宣布破產而不還錢,因此就算是無抵押貸款,風險也不大,這麼一來,負資產人脫難,消費欲望可以提高。
市區買舊樓的意見最先由中原地產的施永青提出,我覺得很有道理,也在這兒一併推銷。目前樓價低,政府趁低價買入舊樓,是投資,不是花錢,賣舊樓給政府的人就得尋屋搬家,這刺激了房屋的需求,多一些人買樓,樓價就能上升。
政府買下舊樓、負資產人士的樓,還有貸款所用的錢也不會白花,只要將這些資產注入一家企業,然後再上市賣掉,取回金錢。
曾淵滄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