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狠批政府節流無方

專家學者狠批政府節流無方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沒有大幅削減政府開支,引來專家及學者猛烈批評,指他違背「大市場、小政府」的承諾,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行政總裁白敏思(MarshallByres)建議,政府未來3年裁減30%公務員。

公僕比例超星洲紐約
白敏思昨日在香港總商會的預算案研討會上,嚴厲批評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滅赤無方,並質疑港府是否違反《基本法》中「盡量避免赤字」的條文。他說,根治財赤的最好方法是減低公務員開支:「不單是減薪,更重要的是減員。」
他又語帶諷刺地說:「有人經常將香港比作紐約,但紐約州的人口是香港的兩、三倍,公務員只有24萬人,香港卻有17.7萬人,要與紐約比,請先減一半公務員。」他說,新加坡有300萬人口,只有6萬公務員。他建議,分三年減30%人手,減至12.4萬人左右。
香港總商會總裁翁以登表示,該會也曾建議政府縮減公務員人數,或者將部份工序外判,但就沒有建議具體減員比例。該會將於4月22日與公務員事務局長王永平會面,反映會員的看法。

欺善怕惡 專「蝦」中產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批評,在財政預算案中,政府財政開支不減反加,實際上與「大市場,小政府」的目標背道而馳,又指政府針對中產增加稅收,是因為「(中產)容易收(稅),好『蝦』」,而這欺善怕惡的行為,便是「政治帳」的必然後果。
他又指,政府在公務員減薪和削減部門開支後,公共開支增加,是令人驚訝而荒謬,完全與「大市場、小政府」的目標相反。政府應逐步減輕開支,才是正確之舉。

摩根士丹利駐港顧問董事卓百德也質疑,政府能否做到「大市場、小政府」,因預算案似乎顯示,政府較依賴經濟復甦去解決財赤,而繼續延遲處理減少開支問題。過去數年,私營機構普遍減少人手10%至20%,而政府要到明年才希望減少約1成人手。
他認為,政府無可避免要繼續提高效率,好像電訊盈科(008)將某些部門出售,然後向新公司購買服務是可行做法。另外,公營機構應以用者自付為原則,水務局、廢物處理等部門,在海外有成功例子,可以仿效。
香港稅務學會會長傅子剛則稱,財政預算案在政府調控收支方面值得肯定,但長遠而言,未有對經濟策略及部份根本性問題提出明確具體的意見。他指出,調高薪俸稅對中產階級的影響較大,並加重負資產人士的負擔,所以該會再次建議,政府應給予無意炒樓的負資產人士適當的稅務寬免。

星港利得稅率差距收窄
畢馬威稅務服務主管梅德勝,對政府於5年內出售資產套現1120億元表示懷疑,另外香港利得稅在86年時與新加坡有21.5個百分點的距離,今年加稅至17.5%,與新加坡的距離收窄至4.5個百分點,新加坡預期在05年將利得稅減至20%,屆時與香港只相差2.5個百分點,對香港構成威脅。

翁以登:政府可考慮將部份工序外判。

卓百德:政府繼續延遲處理減少開支的問題。

雷鼎鳴:預算案與「大市場、小政府」的目標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