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十數天,《蘋果》記者再赴科威特,波斯灣的風雲並沒有兩樣,美軍新聞中心駐紮的希爾頓度假村依舊是清風送爽;科威特城的天空照樣是閒雲處處,只是人的感覺畢竟已不再相同。
感覺真的並不一樣。我幫襯開的餐廳,老闆娘是埃及人,戰爭逼近,寬容的臉容變得有點繃緊。這天她跟我說起十二年前那場浩劫,伊拉克軍進城後四處蹂躪,闖進這位小婦人的家中搜掠一番再揚長而去:「我和兩個小孩都嚇得不懂如何是好,直至現在,我看見伊拉克人都很害怕。」
美國若堅持要開戰,老百姓自然都擔心侯賽因會向提供軍事基地的科威特報復。一連三天,海灣五國的軍隊源源進駐科威特,為這個小國布防。沙地阿拉伯、巴林、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阿曼合共八千名士兵,組成「半島之盾」(Al-JazeeraShield)防衞部隊,鎮守與伊拉克接壤的科威特西部。
最後一天,有數以百計的重型貨車載着千多名沙地阿拉伯士兵和裝甲運兵車,從沙地與科威特接壤的邊境駛入,浩浩蕩蕩。精神抖擻的阿拉伯兵坐在車斗上舉起沙地國旗,像凱旋而歸的軍隊般興奮。
車隊綿延數公里,軍車不但載着士兵和武器,有幾輛還掛着整具宰了的山羊,沿路風乾。於是科威特西部一百號公路飄揚着的除了火藥味,還有鮮羊味。這是九一年海灣戰爭後首次有海灣合作委員會(GulfCooperationCouncil)的防衞部隊派駐科威特。
GCC的發言人OmarHassanBadaiye上校指出,海灣部隊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保護科威特,不會介入攻打伊拉克的戰役。
主觀上是否願意介入都好,客觀上二百萬科威特平民已經捲入了一場一觸即發的戰爭之中,捲入一場歷史性的沙漠風暴當中了。
《蘋果》記者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