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期待已久的財政預算案終於在周三出台,內容可以概括為共同承擔,永不落空,當中主要以開源及節流措施解決財赤。
開源措施方面,政府把薪俸稅中的邊際稅及稅階回復到98/99年寬減前水平,免稅額亦回復至98/99年寬減前水平,標準稅稅率則由15%分期上調至16%。相信該措施對月入介乎3萬至5萬元的中產階層打擊最大,並會嚴重影響消費意欲。
中產階層一向是推動經濟及消費能力最強的人士,如他們可動用收入大降,勢必影響投資意欲及消費意欲。雖然表面上加稅幅度不大,只回復至98/99年水平,但不可忘記,98/99年度本港經濟剛步入衰退,不少中產人士仍未加入負資產行列及工資仍企於較高水平,經過多年經濟衰退,大部份中產人士可動用收入已大降。於收入減少、無額外投資收入的情況下,加稅只會令整體通縮進一步惡化,稅收最終有可能因加得減。
另外,政府亦會把利得稅增加1.5個百分點至17.5%。表面上仍較其他亞洲國家為低,但區內國家現時的趨勢是提供稅務優惠以吸引外資,國內亦有二免三減的稅務優惠,本港必需要維持低稅率才可吸引海外投資者。否則,如跨國企業減少在港設區域總部,將會帶來更多失業問題,到時又會打擊薪俸稅收入。
其實,今次預算案最大問題是沒有顧及本土消費帶動復甦。本港經濟現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市民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通縮問題持續,預算案只着重平衡財赤而忽視了振興經濟的重要性,加上,當中不少預計是建基於通縮在未來不會出現,但加稅只會令通縮惡化而非解決有關問題。因此,推行稅務優惠以鼓勵企業增加資本性開支,才是減赤良方,加稅只會令企業減少投資。
鄧聲興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