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爆發前夕,希特拉以波蘭為德國的領地而侵略波蘭,其他歐洲國家和美國都以為事不關己,採取孤立主義態度。納粹德國吞併波蘭之後,組成軸心國聯盟,大肆發動侵略戰爭,列強才結盟抵抗。吸取教訓,西方列強此後對法西斯國家侵略鄰國之事,不敢掉以輕心。一九九○年伊拉克宣稱科威特原是伊拉克的一省而發兵佔領,翌年,美國在聯合國決議下,率領盟軍驅逐伊拉克,解放科威特;然而,也受到聯合國的限制和其他政治顧慮,美軍沒有攻下伊拉克,放虎歸山,種下日後拉登集團威脅文明世界之機。
李蒙
聯合國用和平手段迫使伊拉克解除對中東地區的威脅,貿易禁運、經濟制裁、解除武裝,十二年的圍堵工作,毫無成效。而法國和俄羅斯與伊拉克暗通款曲,交換私利,減弱了經濟制裁的力量,也對侯賽因發出錯誤訊息,認為西方集團內部分化。
這些阿拉伯的法西斯政權,假借伊斯蘭教義,煽動反美情緒,培養跨國恐怖主義。「九一一」事件無疑是針對美國,但美國的反恐鬥爭,除了自身安全之外,也有防衞自由世界之義。
拉登集團的策略,是每次對付一個民主國家(onedemocracyatatime),只要美國被嚇垮了,接着很多國家都會遭殃。歐洲國家不是不知道侯賽因政權的威脅,但為了省卻參與戰爭的代價──反正美國會單獨戰勝,反戰是便宜而看來又道德的做法。
美國的外交攻佔策略,是每次對付一個獨裁國家(onedictatorshipatatime),其間不免會暫時姑息較為理性的獨裁者,甚至與之作非神聖的結盟,其中包括被列為「邪惡軸心」的國家。即將在伊拉克爆發的戰爭,是上世紀反法西斯鬥爭的延續,民眾可以反戰,知識分子也應該呼籲和平,但認識到利害關係的政治家,不可以盲目反戰,因為這是偽善的小人行徑。
侯賽因投降或自願流放,和平解放伊拉克,自是好事。然而,在現代專政技術的蔭護下,獨裁政權確有「江山永固」的幻覺。沒有戰爭的鐵拳,即使自由世界聯手作道德譴責,暴虐的獨裁者也不會下台求去,前南斯拉夫的米洛舍維奇就是明證。
活在殘暴政權下的平民,最知道民族尊嚴是何物。戰敗後被美國佔領土地的西德人,絕不緬懷納粹黨,他們憑着親身體驗,知道國家被暴虐獨裁政權統治,才是最大的民族恥辱。在侯賽因的秘密警察的威迫下,伊拉克人會官式地反美,但當他們看見美軍和平進城的時候,他們會鬆一口氣,恰如現在的阿富汗人一樣。
美國現在無疑是一國獨大,然而美國是民主憲政國家,這是她與歷史上的霸權主義的最大分別。當多極平衡無法維持時,世人應當慶幸,一國獨大的,不是納粹德國,也不是共產蘇聯,更不是共產中國。即使不成為世界霸權,法西斯政權一樣是人類不可容忍的,而當法西斯政權有意和有能力成為霸權之時,自由世界有責任將之消滅,而戰爭是和平圍堵之後無奈但是必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