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恒生指數期貨持續呈現大「低水」(Discount)情況,期指經常低於恒指達百餘點,引致投資者頗多揣測,想不到日前筆者整理本欄的舊稿件時,無意間從一篇舊稿中找到答案,值得跟讀者一談。在2002年3月19日本欄那篇題為:「期指大低水的真正原因」的文章中,是這樣寫的:「上周好友Christine頗緊張地來電,詢問為何期指的低水情況這麼嚴重?事緣上周五3月期指收11080,較恒指收市價低130點,相對往常期指平均約於恒指上下50點內波動,明顯偏低,她恐怕此乃股市快將下挫的預兆,故此便來電詢問。估計Christine可能持有大量『好倉』,否則她不會這麼緊張。」
從上述可見去年3月期指也出現大低水情況,與現時期指低水情況類似,當時筆者解釋乃滙豐(005)及恒生(011)派股息除息所引致!這次筆者相信也是相同原因,受兩大銀行股派息所致。由於滙豐每股派股息2.535港元(0.325美元),而恒生則每股派股息2.8元(另有特息0.5元),而持有現貨(股份)是可獲取股息,但期貨卻沒有股息,因此期指的部份低水乃反映此因素。此外,以滙豐及恒生將派發的股息計算,大約相等於100-105點恒生指數,亦即表示在本月17及19日當這兩銀行股除息,屆時恒指便會因而下調大約100點,同時受這因素引致期指的大低水情況亦會消失!
另一方面,順道向讀者指出一個季節性效應(SeasonalFactor)的例子,暫時估計若無其他重大不利因素,這兩大銀行股在每年3月也會派高股息,亦會引致期指呈現大低水情況,而基於這現象在每年3月也會浮現,這亦是季節性效應之一。Oh!一時忘記了滙豐將採用每季的制度,明年3月的股息可能將會較低,因此這季節性低水情況亦較輕微。
另一方面,本欄在2002年8月9日那篇題為:「滙豐增加股息之謎」一文結語時是這樣寫:「最後,在今次的業績報告中,給筆者的感覺是JohnBond好像是想SellSomething!Sell乜?日後再談!」此篇乃在滙豐剛公布的2002年上半年業績時寫的,由於筆者向來喜歡翻閱中期及全年業績報告,尤其是那些有意欲投資的公司之年報,而滙豐之年報翻了真不知多少年了,故在閱讀去年中期業績報告後,很自然地察覺到JohnBond之主席報告裏文筆及用詞跟過往有些不同,好像想Sell一些東西,便在去年8月寫了「JohnBond好像是想SellSomething!Sell乜?」這一段。
直至近期滙豐大舉收購如美國的Household,筆者才驚覺到原來去年中期業績乃是他欲Sell滙豐給收購目標的股東之廣告,當然啦,以「公仔紙」代替現金收購,怎能不落功夫!
最後,從附圖可見,滙豐的頸線阻力頗大,連續兩次反彈亦未能衝破,此頂部形態跌破頸線後的典型後抽(PullBack),相信短期會下試81元支持,欲買滙豐的朋友可稍等,不用急!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