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於江有翅難展

受制於江有翅難展

朱鎔基今天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他告別政壇的最後演出。從此之後,這位被稱為「清官」的包青天式的中國總理,就像流星一樣,消失在黑夜中。許多人面對中國貪官橫行、貧富懸殊的現實,都對朱鎔基的離去表示惋惜。遙想五年前朱上任時,一番慷慨激昂「刀山火海我敢闖」的表態,又會令人有英雄壯志未酬之感。

連書也不想去教了
朱鎔基是中共隊伍中,一位有理想、也較體貼民情又受過右派之苦的人,他坐上總理之位,當然想有一番作為。但是,他早知道,前路布滿「地雷陣」,甚至是「萬丈深淵」,他說打貪官準備九十九個棺材,再留一個給他自己,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近年來,再也看不到那種激情了。有的是一種超俗和解脫的心情,他要一退到底,連書也不想去教了。
朱鎔基上任時許諾的三項到位,五項改革,其中如國企、金融、機構等改革都遺留不小的問題,究其根源乃是中國的許多弊病都牽連整個體制問題,黨權太大,官僚腐敗沒有新聞監督與民主制度的約束,光憑武松打虎之力,只有杯水車薪之效。在江澤民獨攬工作大權之下,朱的才能也僅限於經濟領域。這次政府報告是一個明證。歷屆總理都要負責內政外交兩方面,不說周恩來身兼外長,就以近二十年每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都有相當篇幅報告外交工作,資料顯示,六屆人大趙紫陽報告談外交約二千八百字,李鵬七屆八屆和九屆人大報告談外交分別有四千字、二千字、七百字,但朱鎔基在宣讀報告時僅用「繼續做好外交工作」這八個字略略帶過。

朱難過問外交工作
當前中國面對伊拉克危機,北韓危機等媒體與民眾都特別關注的議題,朱鎔基為何避而不談?顯然不是中國對此交白卷,而是反映這位總理在如此重大的外交決策中靠邊站,因此,不談也罷。回想九八年他上任時回答台灣記者的問題說:「外交和兩岸關係我當然管!不然我當甚麼總理!」可見,朱鎔基受制於江澤民,有翅難展,再大的魄力,也只能黯然退場了。
金鐘(《開放》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