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經濟靠獨特優勢

本土經濟靠獨特優勢

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 曾淵滄博士

本土經濟並不是新生事兒,也不是香港獨創的,千百年來,中國農村的市集就符合了這個名堂。
經濟不景,港府也開始推動本土經濟,目的是刺激消費,製造就業。經濟不景,人們消費的慾望降低,影響消費市場,造成經濟進一步衰退的惡性循環。
如何刺激消費?必須有一些新鮮的活動,引起消費者的注意與興趣。因此,胡亂在各區各地劃個地方來搞大笪地式的市場不一定達到刺激消費與製造就業的目的。
胡亂找個地方來搞大笪地式的市場有幾個可能的發展:
第一種情況是找錯地方,根本吸引不了消費者前來,或短短的新鮮感一過,就失去吸引力,這一類本土經濟項目最終以失敗告終,所謂創造就業可能會使失業者進一步虧掉創業的資金,雙重打擊。
第二種情況是地點適中,但因為項目屬於本土經濟的活動,創業者獲得租金的優惠,生意還算不錯,但就苦了鄰近商舖,他們得付較高的租金,造成不公平競爭。
第三種情況是地點很好,終於創造了新的局面,但因為有租金優惠,倒使到經營者無端端發達,引來他人眼紅將來要加租金,既得利益者必誓死反抗。

有關當局負責協調
旺角女人街是最成功的本土經濟項目,當年也是因為經濟衰退而撥出通菜街予失業者擺攤,結果發展成今日的旅遊勝地,但香港畢竟是個彈丸之地,容納不了太多女人街,民政局必須負起中央協調評估的任務。否則,失敗者就會將全部怨氣發洩到政府頭上,得不償失。
上環大笪地曾經是香港的知名旅遊勝地,後來以市容不整的理由被清拆掉,今日再以本土經濟的理由復原,但重建的功夫遠比當年自然形成的市場大,成敗仍是未知之數。
騰龍墟地點優越,搞成另一個大笪地就太浪費了,試驗期租金頗低引來鄰近商舖投訴。黃大仙廟肯定有條件發展成旅遊重點,因此騰龍墟大有可為,甚至可以發展成類似上海城隍廟那樣的規模。今日,上海城隍廟一再擴展,面積愈來愈大,已成為遊上海必到之地。騰龍墟試驗期已滿,希望黃大仙區議會好好研究上海城隍廟的發展經歷,為香港開創一個新的旅遊勝地與消費中心。
比較容易成功的本地經濟項目應該是利用當地原有的優勢,政府則在管制條例上放鬆,並投入相當資源加以美化當地環境,使當地原有的優勢能發揚光大。